近日,武汉召开全市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盛阅春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这既是对全市干部的殷切期望,更是一种深邃的政绩观、发展观。它要求我们跳出个人得失的“小我”,融入城市发展的“大我”,以历史的眼光、全局的站位、人民的立场,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武汉答卷。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之策,筑发展之基。真正的政绩,不在于一时一地的“显绩”,而在于关乎未来的“潜功”。涵养“大气”,就是要甘当铺路石、愿为栽树人,以今日之“潜功”,铸明日之“显绩”。放眼江城大地,武汉光谷从一片荒芜的“地图外两厘米”,到创新涌动的“世界光谷”,背后正是无数建设者“功成不必在我”的坚守与奉献。同样,武汉长江大保护工程也非朝夕之功。从关停搬迁沿江化工企业,到修复沿岸生态湿地,再到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久久为功。正是这份“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让一江碧水向东流,为城市留下了最宝贵的生态财富。面向未来,无论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都需要我们保持历史耐心,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为武汉的永续发展夯基垒台、积厚成势。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行全局之事,聚发展之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现代城市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领域都不可能“单兵突进”。涵养“大气”,就是要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下好区域协同“一盘棋”,奏响同城化发展“交响乐”。当前,武汉正加快建设武汉新城,推动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行政壁垒,主动对接、积极作为,在规划上相互衔接,在产业上相互配套,在公共服务上相互共享。光谷科创大走廊的生动实践便是明证,它不仅串联起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的创新资源,更让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而鄂州花湖机场的建成投运,与武汉天河机场形成“客货双枢纽”之势,更是全局思维的卓越典范,不仅提升了武汉的开放能级,也为整个城市群的腾飞打开了广阔空间。如同长江航道上的巨轮, 既要靠自身强劲引擎,也需与拖轮、驳船协同配合,方能行稳致远。因此,每一位干部都应成为全局中的关键一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主动补位、无缝衔接,凝聚起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磅礴合力。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解民生之忧,暖百姓之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涵养“大气”,就是要将心比心、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武汉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见缝插绿,将昔日的“边角料”变为今日的“打卡点”,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看似“小事”,却是关系群众福祉的“大事”。在江岸区一元街道,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刷新了“面子”,更做实了“里子”,通过加装电梯、建设社区食堂、完善养老服务中心,让老街坊过上了新生活。在武昌区,普惠托育服务点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的“带娃难”,让年轻父母能更安心地投入工作。从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到“一网通办”的流程再造,再到普惠托育、社区养老的服务延伸,无不体现着“功成不必在我”的为民情怀。城市的温度,藏于方寸之间的精致;群众的笑脸,是政绩最温暖的注脚。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境界,“功成必定有我”是一种担当。当前,武汉正向着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宏伟目标加速迈进,这既是一场需要“大气”支撑的“持久战”,也是一场呼唤“担当”的“攻坚战”。唯有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我们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武汉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