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杜宇慧
刚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成功返回东风着陆场。
此前,原定在11月5日的返回计划,因神舟二十号疑似遭遇撞击而推迟。9天之后,出于对舷窗玻璃细微裂纹的安全考量,航天员们乘坐神舟二十一号归来。在这次插曲中,始终坚持的,是“生命第一”行动准则。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着中国航天事业。从2003年杨利伟首次完成中国航天载人飞行以来,设计的初衷就是保证航天员“上得去、回得来”。此后的22年里,航天医学、应急救生、安全装置等一系列“软装备”,始终和飞行硬件同步迭代。面对充满未知与威胁的自然,支撑“太空出差”的是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以及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
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是为了让奇迹成为日常。曾经,16个国家联合建设国际空间站项目,却将中国排除在外;如今,我们早已在近地轨道上建起自己的“家”:航天员在空间站养小鼠、吃烤肉,3个半小时对接、半年轮换一次。我们对发射成功越来越淡定,对意外情况也抱有解决的信心。
“让天穹开道”的千钧之力,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科技底气。“太空水稻”助力农业增产、卫星导航服务物流交通、深海探测提供能源保障、极地考察监测气候变化……让“国之重器”惠及普通人,成为承载更多烟火气的大平台。
一项航天任务结束,下一项任务还在进行。接续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坚守科技造福人类的宗旨,我们还将征服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