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董亚平)2025年11月武汉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和“地标·光阴·红色”社会实践队组织学生代表赴嘉鱼在田间地头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本次活动以“城乡融合发展 厚植文化自信”专题现场教学,通过实地探访、专题讲解、研讨交流等形式,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在潘家湾镇四邑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学生深入了解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生产生态化、耕作机械化、销售品牌化、园区景点化的蔬菜特色产业,走进四邑村的老年服务中心、医养服务驿站、幸福食堂等,切实感受到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官桥八组,详细了解官桥八组党建引领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经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等教育、打造生态旅游等多业并举、多业发展的跨越式发展历程,通过先富带后富,一组带多村,走出了一条集体经营、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现场调研,学生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有了更加深刻认识。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嘉鱼博物馆是展示嘉鱼地区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尤其以三国、六朝、明代文物为特色,含蕴诗经文化、三国文化、鱼文化、长江文化等特色文化,通过现场教学,学生进一步了解挖掘、诠释、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认识,树立文化自信。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滕艳丽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探索形成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协同育人路径,通过创设“沉浸式”“参与式”育人场景,在“行走”中实现知识传授、情感培育与信仰塑造的有机统一,释放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该院概论教研室始终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田间地头、在车间工厂,以新时代伟大成就教育、引导、激励青年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使青年大学生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双向赋能中,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