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毛成永)当船舶航行于汉江之上,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如何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守护这条“母亲河”的清澈?如今,答案有了更坚实的支撑——11月9日,襄阳港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顺利通过验收,这座承载着省“十四五”水运绿色发展使命的重点项目,即将正式“上岗”,为汉江襄阳段乃至整个流域的水上生态安全筑起一道专业防线。
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通讯员 供图
从“空白”到“专业”,打造溢油处置“硬核装备库”
在此之前,襄阳港虽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汉江航运中心,却长期缺乏专业化的溢油应急设备储备,面对突发溢油事故时,有时面临“装备不足、响应滞后”的困境。而此次建成的溢油应急设备库,彻底填补了这一空白:60米长的浮式设备库(趸船)如同“移动应急堡垒”,可灵活停靠作业;25.8米长的多功能回收船(拖轮)兼具拖带与溢油回收功能,能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再加上围油栏、收油机等一批专业设备,以及配套建设的钢栈桥、撑杆墩等设施,形成了“储存-运输-处置”一体化的应急能力体系。
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通讯员 供图
“以前在开展溢油应急演练时,只有吸油毡、围油栏之类简易设施,仅能应对极小范围溢油,而且无法清除干净。现在有了这座设备库,一旦发生船舶溢油,我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调取围油栏拦截油污,用收油机回收浮油,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扩散。”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设备库还同步配套了防火围油栏、无人机、油份浓度检测仪、测爆仪、有毒气体检测仪、酸碱度(ph)计以及升降叉车、防化服、防护服等,进一步提高人员防护和技术含量。配备的多功能回收船有2台主机,功率达到352千瓦,辖区内大小船只都能被其拖带航行,能有效控制走锚船舶。
为“母亲河”护航,筑牢生态安全“绿色屏障”
汉江不仅是襄阳的“母亲河”,更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生态廊道,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沿线千万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流域的生态平衡。作为汉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汉江襄阳段正加快建设,未来的3000吨级航道将促进我市迈入南北运河、深水航道、大船大港、通江达海的新时代。每天有大量船舶往来,货物运输量逐年增长,溢油风险也随之增加。
此次溢油应急设备库的投用,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它如同一位“水上环保卫士”,将通过专业化的应急处置能力,快速应对船舶碰撞、搁浅、管道泄漏等引发的溢油事故,有效防范化解水上环境污染风险,避免油污扩散对汉江水质、水生生物及沿岸生态造成破坏。从守护渔民的“渔网丰收”,到保障市民的“饮水安全”,再到助力襄阳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这座设备库承载着多重生态与社会价值。
冲刺“全面投用”,让应急保障“不打折扣”
目前,项目将各项设施设备进一步试验、调试,完善资料归档,确保每一项细节都符合标准,每一台设备都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后续将开展日常运营维护,通过人员培训、演练,进一步熟悉设施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们不仅要建好设备库,更要管好用好它,让它真正成为汉江生态安全的‘守护者’。”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应急演练、人员培训等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溢油处置实战演练,提升应急队伍的专业能力,让这座设备库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作用,为守护汉江碧水蓝天、推动水运绿色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