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白云 通讯员 徐天羿、曾明雄)清晨7点40分,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灯一盏盏亮起。民警宋微早早来到户籍窗口,她熟练地擦拭台面,将老花镜、便民手册和充电宝摆放在最顺手的位置,这些都是为不同需求的群众准备的。
这一习惯她坚持了13年。从左岭派出所户籍窗口到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外的梧桐叶绿了又黄,政策流程几经优化,但宋微的笑容始终如初。她常说:“窗口工作是个良心活,你用什么心,群众就能感受到什么温度。”
小窗口 暖服务 着急群众延时办
去年五月的一天,屋外大雨滂沱。已过下班时间,宋微一边整理桌上的材料,一边给幼儿园老师打去电话:“老师不好意思,又要麻烦您照顾我女儿写会儿作业了,我马上过去接她。”电话刚挂,一位年轻妈妈牵着五六岁的女儿快步走进大厅。女人的外套被雨水打湿,发梢还滴着水,声音因急促而有些断续:“请问还能办落户吗?孩子上学报名就要截止了!”
看着小女孩湿漉漉的刘海贴在额头上,宋微立刻微笑回应:“能办,能办!您别急。”她利落地再次打开电脑,同时给老师发了条语音:“老师抱歉,我这边有位着急给孩子办入学落户的家长,可能得晚点才能接孩子。”放下手机她熟练接过这位母亲的材料说道:“来,我们一项项核对。”
女子因慌乱几次填错信息,宋微始终耐心指导,还找来干毛巾帮小女孩擦干脸上的雨水。“小朋友真乖,陪妈妈来办事呀?”她轻声安抚着孩子,手上的动作却一点没慢。天色渐黑,等到全部手续办妥,女子难掩激动之情:“警官,真的太感谢了,我们夫妻都是外地来的,请假不容易,要不是您……”“我也是妈妈,懂这种心情。”宋微轻声打断她,顺手将一张便民服务卡塞进女子手中,“以后有事可以提前打电话问问,省得跑空。”
此事过后宋微意识到,光谷作为创新创业热土,汇聚了大量像这位母亲一样的年轻从业者,他们往往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请假办理户籍业务确有不便。于是,她主动向中心提出为工作时间不便的群众提供“延时服务”。两年来,这项服务已成为常态,宋微和同事们已累计提供延时服务数百次。中心的同事小陈感慨:“宋姐常和我们说,咱们晚走一会儿,可能就省了群众再多请一天假、再多跑一趟路。”
旧笔记 “暖心机” 特殊群体帮着办
在宋微的抽屉里,有一本边角磨损的笔记本,轻轻翻开,里面密密麻麻却又条理清晰地记录着各类待办事项:“周阿姨为老伴迁户口,缺房产公证书;夏同学应届落户,查学校招生名册……”每一行后面,还缀着不同颜色的便签:黄色代表“已电话提醒”,绿色代表“材料已备齐可办理”,红色则意味着“需上门协助”。
笔记本沉甸甸的,因为里面装着的是群众一趟趟跑路的期待。时间久了,本子边缘被翻得微微卷起,有些页面甚至因反复查阅而泛黄。但宋微却格外爱惜它,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群众的事,一件都不能落下。”
今年8月,头发花白的刘爷爷再次来到户籍窗口,紧张的他手指不自觉地抠着柜台边沿。宋微一抬头便认出了老人,她微笑着取出笔记本,边翻看边柔声确认:“刘老,您来了。上次是为老伴办户口迁移,现在手续齐备了吗?”老人连连点头,从布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户口本、身份证和几张褶皱的复印件。
宋微核对材料,发现老人忘了带结婚证。她没有急着指出,而是先扶老人坐下,递上一杯水,随后翻开笔记本轻声提醒:“您看,上次咱们说好要带结婚证的。”老人一拍脑袋:“你看我这记性!”宋微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别着急,我来帮您想办法。”她详细询问了老人领证的地点,联系民政部门核实婚姻信息后,为刘爷爷容缺办理了业务。
像刘爷爷这样的群众,宋微遇到过很多。她意识到,与其让大家因材料不全反复奔波,不如把服务做在前面。于是,她特意准备了一部手机,注册了工作微信,主动告诉前来办事的群众自己的联系方式。渐渐地,这个工作微信号加满了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深夜发来“大学生落户要准备什么”的询问,还是周末收到“新生儿上户口要带哪些证件”的留言,宋微总是不厌其烦地回复,有时还会贴心地截图标注重点,或用语音温柔解释。对她来说,这部手机不是负担,而是另一扇随时亮着灯的“小窗口”。
摸清底数 进社区 独居老人上门办
在左岭派出所工作的十一年里,宋微注意到辖区有不少独居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腿脚不便或不熟悉智能设备而办证困难。调到分中心后,她很快牵头成立了一支“上门办证小分队”,主动与各社区网格员联动,收集高龄、独居、行动不便老人的办证需求。
去年冬天,社区网格员反映,八十多岁的刘奶奶因身份证丢失无法领取高龄津贴,但老人腿脚不便,长期坐轮椅。宋微立即和小分队成员带上设备上门。老人家里光线昏暗,她们细心扶老人在靠窗的位置坐好,为她整理衣领、梳理头发。采集指纹时,老人手指干燥粗糙,指纹机多次识别失败。宋微便轻轻握住老人的手,哈着热气温暖她的手指,一遍遍耐心尝试。“姑娘,谢谢你们啊!”成功那一刻,刘奶奶紧紧握住宋微的手,眼眶湿润。
“她用最朴实的行动,把服务从窗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谈到宋微,政务服务大队领导赞不绝口。两年来,她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布辖区多个社区。宋微总是说:“每次看到老人们办好证后安心的笑容,我就觉得,一切奔波都是值得的。”
从雨夜加班的延时灯光,到社区上门的温暖足迹;从一本密密麻麻的便民笔记,到一部随时在线的暖心手机;从窗口前一次次耐心解答,到微信里一条条细心回复……宋微用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公安服务的初衷。正如她在工作本里留下的笔记:“窗口之内,是我的岗位;窗口之外,是百姓的期盼。我能多做一点,群众的路就好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