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雯洁、通讯员晏慧)11月10日从武汉市应急管理局获悉,该市已建成社区应急服务站1505个,实现全覆盖。这些遍布街巷的“最小应急单元”,正发挥着“最大平安守护”的作用,累计排查安全隐患22万余起,参与处置各类初期险情2.8万余次。
据了解,基层应急工作长期面临资源下沉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居民参与度低等难题。为破解这些“瓶颈”,武汉市将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自2021年起,连续5年将其纳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项目和绩效考核体系。
“这项工作的核心,就是推动应急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建设伊始,武汉市、区两级统筹投入7500万元初期建设资金,并持续保障运维经费。在场地方面,巧妙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队伍建设上,武汉市构建了“专兼结合、多元参与”的队伍体系:以社区工作者、安保队员等为常备力量,承担值班备勤、先期处置核心任务;以网格员、灾害信息员为骨干力量,负责日常隐患排查;整合下沉党员、民兵及志愿者为辅助力量,形成广泛参与的应急网络。
该负责人还介绍,今年,该市已陆续为街道、社区配发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电源、冲锋舟、摩托艇等应急救援装备1.5万余套;部分区也结合辖区灾害风险特点和抢险救援需要,为服务站增配预警、通信、救援、急救等装备,进一步提升装备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