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法治主播“中招”是一堂生动反诈课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刘中扬

近日,《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李晓东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讲述了自己被“豪车卖茶叶”骗局套路的经历。李晓东从最初的警惕,到“原本1000元一盒现在只卖200元”时的动摇,最终“一咬牙、一跺脚”花1000元买了5盒。事后,一位懂茶叶的朋友告诉他,这些伪劣茶叶实际“50块钱一盒都不值”。

这一事件似乎再次印证了网络上流传的说法:“你之所以没有被骗,是因为还没有遇到合适你的骗局。”李晓东主持《今日说法》已有10余年,这是他第一次以“受害者”身份现身说法。他直言,有一瞬间脑子里闪过“这便宜不占白不占”的贪念,希望公众引以为戒。作为长期宣传反诈骗的“专业人士”,李晓东不是“不够聪明”,而是在理性与人性弱点的交锋中,有短暂一刻让弱点占据了上风。他的坦诚让我们看到:反诈工作的复杂性根源于人性的复杂。

近年来,普法宣传努力通过各种创新形式实现“全民覆盖”,多地公安机关的反诈提醒甚至印到了奶茶杯身上;“反诈奶奶团”坚持宣传反诈知识长达8年,以亲身经历让许多人意识到了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的危险性;今年以来,武汉公安已累计向受害人返还被骗资金6298万余元……从想方设法提高公众的警惕性,到事后尽力追回资金,反诈工作的积极作为我们看在眼里。

不过,“有所为”也需“有所不为”。比如某地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线下营业厅,持外地身份证办理电话卡,要求额外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工作证明”或“银行流水”,据工作人员称是应反诈工作要求。虽然目前已由当地通信管理局通报整改,仍不免让人感慨反诈工作的尺度与边界还有摸索、调整的空间。

反诈工作怕“百密一疏”,也怕“草木皆兵”。现实中,没有人可以活在“天下无贼”的梦里。反诈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是为日常生活设置重重“防骗门槛”,或把人人打造成铜墙铁壁的“反诈超人”。真正的“天罗地网”一定是多方共同发力的结果,需要完善的制度、先进的技术与公众法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法治主播“中招”是一堂生动反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