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褚楠
通讯员 葛铁
“看,‘侠义公交’来了!”11月4日,一辆以“桃花岛”为主题的公交车从襄阳东站缓缓驶出,穿行于襄阳古城、华侨城等景点之间。
今年国庆假期,“侠义公交”首次亮相襄阳古城,公交驾驶员扮演“郭靖”“黄蓉”开公交,迅速吸引广大市民游客争相打卡。
这辆满载武侠文化元素的公交车,助推襄阳文旅火爆出圈,网络话题点击量累计破亿次。“泼天流量”的背后,是襄阳市公交集团在困境中的主动突围。
“‘侠义公交’从策划到落地,全程由我们的‘松鼠养车’团队自主操盘。”襄阳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芬坦言,这不仅是文化赋能的创新尝试,更是破解公交经营困局的又一次积极探索。
随着城市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传统公交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被动运营到主动破局,襄阳公交探索资源变资产、服务变收益、成本变效益“三变”改革,在坚守公交服务主责主业的同时,以跨界思维构建“公交+”产业生态圈。
走进位于樊城区前进路的“松鼠养车”旗舰店,10余台社会车辆正在进行维保作业,一派繁忙。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因客流锐减而闲置的汽车长途客运站。
“起步时年产值仅116万元,短短3年就实现年营收破千万元。”门店负责人胡磊介绍,该品牌如今已形成全市连锁网络,跻身当地汽车维修服务第一梯队。
闲置资源盘活的故事,也在襄城区新能源汽车公园上演。襄阳公交将沉寂多年的老旧场站,升级改造为集车辆销售、售后服务、文旅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国庆假期,园区成功举办襄阳国际车展,3天销售额近4000万元。”襄阳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余昆说。
服务创新同样赢得市场认可。在襄阳东站公共汽车停车场,外形呆萌的“小鹿快跑”响应式公交,提供网约车式随叫随到服务,成为众多旅客出行的新选择。截至目前,襄阳公交已为130家单位开通86条定制化线路。
“公交+”产业链仍在持续延伸:2024年10月成立的汉江物流供应链公司,通过“公交+物流”当年实现营收1665万元,“同城半日达”服务覆盖全市;“公交+检测”打造的“蚂蚁检测”品牌,运营首年即扭亏为盈;“公交+传媒”年营收突破1500万元,位居中部六省同级公交企业前列。
“资源盘活不是简单变现,核心是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李晓芬举例说,襄阳公交将核心商圈旧楼、老停保站改造为酒店和教培中心,年增收近500万元;与邮政企业共建寄递物流中心,“仓储+配送”模式年增收超150万元。
“一切与公交相关的业务都可尝试,一切与汽车相关的产业都可涉猎。”李晓芬介绍,今年前10个月,襄阳公交集团“公交+”产业集群实现营收9000余万元,全年预计突破1亿元,为公交运营主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