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爹爹康复后自行活动 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 吴杨)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时会采取致气管切开的方式来辅助呼吸,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套管的患者来说,这条新的“呼吸通道”也会带来诸多问题,近日,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湖北省康复医院)通过多维度干预的协同治疗方案,成功的帮助一位因脑梗死导致气管切开的患者实现气管套管封堵。
79岁的鲁爹爹,多年前因为突发脑梗死在医院接受了气管切开,病情稳定出院后,鲁爹爹仍然需要长期留置套管,此外,鲁爹爹还有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缠身,如何尽快恢复就成了首要问题。“气管切开虽为挽救生命打开了呼吸通道,但长期留置套管会带来诸如气道黏膜损伤、感染风险增加、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退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反过来阻碍患者整体康复。对该患者而言,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吞咽困难与气切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封管成为打破这一循环的关键一步。”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湖北省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王华兵主任说。
王华兵主任介绍,该院为病人指定了一套多维度干预的协同治疗方案,首先通过呼吸功能训练改善肺通气效率,为封管后的呼吸功能储备“动力”,其次教患者进行吞咽与言语康复从而减少误吸风险,最后通过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疗法改善患者左侧肢体肌力,借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等预防肺部感染,为气道清洁保驾护航。
数日前,鲁爹爹的血压、血糖等指标也逐步稳定了下来,经过前段时间的系统康复,患者成功实现气管套管封堵。“这一突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体功能改善的集中体现。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增强让自主呼吸更稳定,吞咽功能恢复降低了误吸风险,肢体功能进步减少了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并发症——这些正是重症康复“整体观”的生动实践。” 王华兵主任说。
对于气切患者而言,封管不仅是拔掉一根管子,更是康复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意味着患者从“被动维持生命”迈向“主动参与生活”,为后续言语功能恢复、吞咽功能改善、乃至回归家庭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