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党员干部要在基层把板凳坐热

新华社10月20日在社评文章《在接续奋斗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指出:“把‘十五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规划好实施好,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通读全文,“决定性进展”五个字映入眼帘:决定性进展,根在基层,根也在每一名普通党员干部的作风与能力上。今年是湖北干部素质提升年,作为基层干部,身处最贴近群众的一线,要想提升素质能力,离不开坐在板凳上与群众“面对面”,把文件语言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土话”,把制度条文变成抬脚就能迈过去的“门槛”。

搭板凳,要先搭“能力板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年轻干部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更不能只会吹口号,当以过硬的能力赢得群众信任。只有真本领,才能坐得住群众的板凳。能力不过硬,板凳就坐不住;板凳坐不住,为民服务就成了空话。群众把“干部在不在板凳上”当成检验素质的第一信号,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辜负人民的期望,更不能让“能力短板”变成“信任塌方”。

板凳会,就是打通“最小治理单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今年以来,武汉长江新区三里桥街道共申报市级、区级各类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项目3项,项目内容涵盖社区“板凳会”协商议事微网格、村红色亲子书屋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农产品直播间打造。三项小切口,全部对准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板凳会解决“谁来听、听了怎么办”,亲子书屋回应“一老一小”精神渴求,直播间破解“好东西卖不出”的老难题。投入不大,却把组织根系扎到楼栋、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增收渠道铺到田间地头。

板凳不落地,就会沦为“秀场地”。社评文章中提到:“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群众眼里,板凳是“办公桌”,更是“风向标”——上面坐的是不是真心办事的人,一眼就能看穿。“亲”“清”方能和群众坐在一般高的板凳上,才能切实地把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例如蹭饭书记董桂林和群众一方面“亲”如一家,以挨家挨户的蹭饭,关心关爱留守老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另一方面通过短视频的直播带动当地集体产业收入,将直播所有收入归集体所有,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生价值。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蓝图再宏伟,也要靠每一名普通党员在基层把板凳坐热。湖北干部素质提升年给我们划了“硬杠杠”,也给了“金钥匙”:把板凳坐穿,把本领练硬,把群众笑脸当成唯一标准,把“关键小事”一件一件钉牢,才能用实际行动回答“决定性进展”的基层之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頔(武汉长江新区“江小豚”团队)

责编:詹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党员干部要在基层把板凳坐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