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活力湖北”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9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对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的采访,聚焦湖北如何牢记殷殷嘱托,锚定支点建设,让发展惠及更多百姓。透过访谈得以看到,荆楚大地正以一场无声却有力的变革,回应着时代对“活力”的叩问。这里的“活力”是脉络通畅的流通优势、科技赋能的创新裂变、人与自然共生的发展伦理,三者交织,共同编织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之网。

通达赋能,从“九省通衢”到“国家流量枢纽”,实现荆楚大地的活力跃迁。湖北的活力,首先源于其“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武汉都市圈、“武襄十随”“宜荆荆”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形成了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日益成熟,中欧班列(武汉)本年开行量突破700列,累计发运货物价值超百亿元,花湖机场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已开通40余条国内货运航线,年货邮吞吐能力达100万吨,通过重塑“九州通衢”交通优势,实现“市市通高铁”,构建了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为物流运输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带动了临空经济、跨境电商、高端制造集聚发展,交通网络的“硬联通”正逐步升级为规则、标准、平台的“软联通”,使湖北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活力由此奔涌。

创新赋能,从“实验室种子”到“产业森林”,推动科技转化的动能培育。湖北拥有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如何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答案在于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近年来,湖北积极布局武汉光源、神农设施、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农业微生物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高“钱变纸”“纸变钱”能力,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初衷,力铸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500亿元。长江存储实现128层3D NAND闪存芯片量产,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华星光电t5项目投产,柔性显示面板产能提升至每月6万片;药明康德武汉基地建成投产后,推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形成覆盖创新研发、规模生产、临床运用全链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从“光芯屏端网”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正在湖北孕育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森林”。

绿色赋能,从“千湖之省”到“人与自然共生样板”,塑造天人合一的发展底色。湖北的活力是探索一条绿色转型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的新路。作为生态大省,湖北坚定履行“长江大保护”使命,破解“化工围江”难题,腾退污染企业,以更强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为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构筑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全省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超过400家,修复长江岸线超过100公里,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4.2%。绿色也是发展动能。近年来,湖北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绿色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全国碳市场建设,让绿色低碳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湖北破解高质量发展活力密码的实践,书写了自身从“静水流深”到“活力奔涌”的新篇章。未来,我们更可以期待这片承载着历史厚重与时代活力的土地,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释放更澎湃的动能,续写更多属于“活力中国”的精彩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子叶(武汉经开区 )

责编:王舒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活力湖北”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