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摄影记者 李辉
通讯员 王琪
9月18日15时35分,襄荆高铁试运行列车G6768次从荆门西站始发,一路向北疾驰,穿越汉江流域和荆山余脉,开往襄阳东站。极目新闻记者受邀登上这趟试运行列车,提前试乘体验。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长116.23公里的钢铁动脉,不仅将史称“南船北马”的襄阳与“荆楚门户”的荆门通行时间压缩至30分钟,更以跨越时空的姿态,与自古以来“襄荆古道”在湖北的地理轨迹悄然重合。
襄荆高铁位于鄂西北地区,线路北起湖北省襄阳市,经宜城市,南至荆门市。作为“呼南通道”关键工程,襄荆高铁既能与荆荆高铁、汉十高铁、汉宜铁路形成湖北“黄金三角”内环线,又能衔接在建的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宜兴高铁和既有的郑渝高铁形成串联湖北主要城市群的大环线。届时,湖北高铁网络建设将走在全国前列。通车后,襄阳至荆门通行时间从90分钟锐减至30分钟,襄阳至荆州压缩至1小时,“襄阳-荆门-宜昌”1小时交通圈正式成形。
襄荆全线共设3座客运站,其中襄阳东站、荆门西站为既有站,宜城站为新建车站。襄阳、荆门、宜城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襄阳是2800年建城史的“华夏第一城池”、荆门是南宋始建砖城的“荆楚门户”、宜城是战国楚别都的“鄢郢故地”。试运行列车上,记者采访团一路欣赏着连绵的山脉和平坦的汉江冲积平原交界带,这些都是古代驿道跨越地形阻隔的“咽喉”。
“从襄荆高铁验收开始,我们就对线路进行动态‘体检’,大到铁轨平顺度,小到一颗螺丝松紧,累计检测数据5万多条,完成静态验收3164个项点,这是‘毫米级精细活’,高铁轨道平顺度要控制在0.5-1毫米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全力确保旅客乘车体验。”襄阳工务段荆门西客专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张桓介绍道。
15时56分,试运行列车缓缓驶进宜城站。宜城站是襄荆高铁新建的客运站点,位于襄阳市宜城市区西北部龙头街道铁湖村。作为宜城市首座高铁车站,其建成将填补宜城“无高铁”的空白。站内设有2个站台4条铁路线,站房面积约6000平方米。宜城站整体设计深度融合宜城“楚国古都、荆楚雄风”的地域文化,外立面造型呈现“楚皇城牌楼”的核心特征。内部候车大厅立柱采用雕刻“楚鼎勾连纹”的铝板,柱础阳刻6种“宜”字古汉字;进站通廊门套通过铝板折边工艺,还原“楚皇城牌楼”的立体层次感;吊顶中心藻井搭配发光软膜与青铜器纹样,营造出庄重而富有文化气息的空间氛围。
“襄荆高铁开通后,将助力完善襄阳市高速铁路网络布局,连接‘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两翼城市群,实现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快连快通。从宜城到襄阳仅需十分钟左右,对宜城融入襄阳‘一刻钟’经济圈,建成楚文化、汉水文化旅游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宜城站站长李琦说。
17时45分,试运行列车驶出宜城站。试运行列车通过宜城汉江特大桥穿越汉江,汉江特大桥是襄荆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汉江上首座矮塔三塔斜拉桥,主桥长577.5米,为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
襄阳客运段列车员王淑清介绍:“我和同事们每天除了完成值乘任务,还要坚持完成‘龙韵骧梦’乘务组标准服务礼仪训练,只为给旅客提供高铁的高品质服务。”为迎接襄荆高铁的开通,担当此条线路乘务任务的襄阳客运段选拔了一批业务精、形象好的乘务员,针对襄荆高铁沿线特色及旅客群体,推出“襄荆如宾”襄荆高铁特色服务,为有需求的旅客发放“景点游玩攻略”,同时为旅客提供换乘线路搭配建议、旅游景点介绍等服务,助力旅客便捷出行。
18时,试运行列车抵达襄阳东站。自古以来,襄阳便因“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成为天下要冲。汉江漕运鼎盛时,3公里河街码头群千帆竞发,年货运量占全国漕运1/5;陆路商帮云集,11省会馆林立,成就“日有千人撑篙,夜有万盏灯火”的商贸传奇。这座千年古城,始终是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如今,随着襄荆高铁进入开通倒计时,襄阳的交通版图正迎来历史性跨越。它将与既有的汉十、郑渝高铁在襄阳东站交会,形成“三纵三横”高铁网的核心“黄金米字”。“襄阳东站是襄荆高铁的起点站,同时衔接郑渝高铁、汉十高铁,是连接华中与西南、西北的重要铁路节点,可实现‘襄阳至荆门30分钟通达’‘襄阳至武汉1.5小时通达’‘襄阳至郑州2小时通达’的时空压缩。”襄阳车站副站长杨跃明介绍道。
在襄阳北街,面馆师傅们麻利地抡起长勺往沸水里撒入碱面,红油辣子“刺啦”一声溅起,香气瞬间弥漫整条街道。这种传承百年的吃法,如今40分钟就能被荆门食客品尝到。面馆老板王师傅笑着说:“昨天就有荆门的老主顾打电话,说等襄荆开通了,要坐首班车来吃头汤面,这高铁真是把咱们的生意也带活了。”
同一时间,在100多公里以外的荆门,非遗传承人王师傅正忙碌着制作蟠龙菜。他精选新鲜的草鱼,细细剁成茸,再与五花肉拌匀,裹上摊好的鸡蛋皮,放入蒸笼蒸得晶莹剔透。“这蟠龙菜讲究的就是新鲜,以前襄阳客人来学手艺,光往返就要三天,食材的新鲜度都受影响,现在当天就能打个来回,学完手艺还能带着刚做好的成品回去,多好。”
美食是文化的载体,高铁是连接的纽带。襄荆高铁的通车,不仅是交通的进步,更是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联动。襄阳牛肉面与荆门蟠龙菜,作为两座城的“美食符号”,将通过这条“钢铁长龙”,从“地域局限”中走出来,成为“区域协同”的重要载体,让两座城的美食与文化,从此“触手可及”。
“楚韵千年铁龙啸,穿山越江贯三城;经济脉动连古今,一轨风驰楚地兴”。从驿道马蹄到高铁鸣笛,变的只是载体,不变的是对“通”的追求。襄荆高铁不仅是一条高铁线,更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纽带”——它让襄阳的科教资源与荆门的工业基础高效对接,让千年“天下腰膂”的枢纽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