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开门纳谏 让“民声”照亮“民生”路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公开征集关于推进“十五五”时期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建议,以实际行动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高质量推进《“十五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声音是开门纳谏的重要一环,是连接基层干部与群众的重要纽带。当广大干部转变观念,认识到网络诉求既是“民声”更是“民生”,是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而非麻烦,方能真正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

网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络作为社情民意的“集散地”,为老百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声渠道。从政府网站到政务新媒体,从新闻跟帖到社区论坛,每一个平台都是听取民声、汇集民智的重要窗口。群众在网上反映问题、表达诉求,这既是行使公民权利,也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期待。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网络声音虽然有时尖锐,却往往蕴含着改进工作的真知灼见,是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最直接参考。当群众提出批评,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提升空间;群众反映问题,正是我们改进工作的突破口。善用网络平台听取民声,祛除“舆情过敏症”,主动欢迎批评,将其视为改进工作的“苦口良药”,方能从中汲取智慧,推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网络舆情映射出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但网络往往错综复杂,从中汲取建议需要善于分辨。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既不能简单地“一捂了之”,也不能偏听偏信、丧失独立判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博观约取,锻炼从庞杂信息中捕捉真问题、洞察真民意的本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客观分析、理性看待,分清个别现象与普遍问题,辨明合理诉求与情绪宣泄,从而做到去伪存真、有的放矢,从纷繁复杂的舆情中找准民生痛点和治理难点,将有限的工作精力与资源,更加精准地投入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上,方能切实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落实,没有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做保障,再好的部署,也会流于空谈。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关键在于建立并落实常态化的民意响应机制。要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人听、有人办、有反馈”,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结果的良性循环。对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和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深挖根源、举一反三,以“网上民意”促“网下实干”,将民声民智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好评如潮”,方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当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民情当作改进工作的镜鉴,开门纳谏,与群众站在一起,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便已在脚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吕承昆(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沈素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开门纳谏 让“民声”照亮“民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