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碰瓷式维权"竟是靠口腔藏异物敲诈!他们流窜26省作案终被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龚轩

面条里吃出烟头,饭菜里吃出创可贴……这些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背后,竟藏着精心设计的敲诈套路。9月16日,湖北省公安厅披露了一起“碰瓷式维权”典型案例,揭露了不法分子的“碰瓷”套路。

餐食里吃出了烟头

“今天必须给我个说法,不然我就通过网络曝光你们!”7月9日20时许,宜昌市三峡国际机场内,巡逻的宜昌市公安局三峡机场分局民警卢斌、郑亚明发现一家餐饮店内游客与店家正在争执。

经了解,旅客赵某防在三峡国际机场某餐馆用餐时,声称在餐食内发现烟头,向商家索要赔偿。遭到拒绝后,赵某防叫来机场工作人员评理。

见双方争执不下,民警要求双方到警务室进一步调解。

“一听说要去警务室进一步协商,赵某防显得十分慌张,扭头就要离开。”郑亚明回忆,这一举动引起了他的警觉,他迅速上前对赵某防的身份信息进行登记,处置结束后第一时间将警情录入警务信息系统。

2024年8月,宜昌市公安局开始在全市只设置一个110报警台(简称“一市一台”),将全市警情信息全量汇聚到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梳理排查“一事多发”“一人多次”“一地多起”警情,助力治安形势研判分析,针对性提升打防质效。

依托“一市一台”警务运行机制,这起看似普通的纠纷警情很快汇入宜昌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研判小组民警对警情发起初步研判,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在核查中,我们发现2022年9月,赵某防在武汉某餐馆就餐期间,同样以食物中有异物为由向商家索要赔偿金,并有报警记录。”情报指挥中心民警余涛介绍。

进一步研判后,民警发现今年7月9日至12日期间,赵某防与李某某同行,在宜昌以同样的方式索要赔偿5次,获利2300余元。

随着多方信息在宜昌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快速汇聚,研判小组初步判定赵某防、李某某存在专门针对餐饮门店实施敲诈勒索的嫌疑,案件背后可能存在更多隐案,有进一步侦办价值,遂指令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和三峡机场分局跟进调查。

图为:今年5月,赵某防在宜昌某餐馆用餐时“碰瓷式维权”。

嫌疑人每到一地就会有“赔偿金”入账

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根据指令,迅速发起“剥茧”行动,组织刑侦、网安、科技、法制等专业警种合成研判。

随着调查深入,办案民警发现赵某防一年内有200多次搭乘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记录,最频繁时一天坐了6次。此人饭量也“大”得惊人,他有时候一天在餐厅消费4次以上,最多一天光是午饭就吃了4顿。

同时,赵某防还长期与李某某、石某某、赵某元3人同行。每到一地,他们都有多笔小额资金入账,部分入账带有“赔偿金”等备注信息。

根据这一线索,专案组民警沿着资金来源调查背后的真相,发现这些小额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餐饮店店主或员工的转账。

“对方称在我们提供的食物中发现‘烟头’,并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投诉。考虑到这件事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我们为他赔付了600元。”7月11日,民警对宜都市一家涉事餐馆进行走访,店主吕先生说道。

警方抽丝剥茧挖出更多余罪

此后,宜昌警方分赴多省市调查取证,固定大量犯罪证据。随着大量碎片化信息汇聚并被有效整合,一个跨省流窜作案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4名嫌疑人来自外省某地,其中赵某防、李某某、石某某是亲属关系,形成了固定的犯罪团伙。4人流窜各地,有时单人作案,有时由其中2人联合作案,专挑车站、机场、商场、景区等场所的快餐店、超市实施犯罪。”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翟玉东介绍,他们预先在口腔中藏匿创可贴、烟头、纸屑等异物,进入餐馆用餐或在超市购买食品后,选择在有摄像头的区域就餐,故意留下证据。再以食物中发现异物为由,通过投诉举报威胁商家,索要赔偿金,敲诈金额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上千元。获利后4人再进行分赃。

“嫌疑人每次索要的金额都不大,很多商家选择息事宁人,也让警方难以发现异常。”宜昌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蔡江介绍,但我们通过警情汇聚和深度研判分析查明,2022年以来赵某防等4人流窜全国26省、86市作案752起,累计犯罪所得超过20万元,存在明显的敲诈嫌疑。

7月15日,宜昌警方根据线索奔赴南京市,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将嫌疑人赵某防、李某某抓获。8月21日,民警将石某某传唤到案。目前,警方正在对另一名嫌疑人赵某元进行追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碰瓷式维权"竟是靠口腔藏异物敲诈!他们流窜26省作案终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