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武汉教资考试报考人数连续三年下降 专家:认证渠道多元化,不代表从教热情减退

考生进入考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国倩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张静娴 实习生 涂媛媛

9月13日,2025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开考。本次考试武汉共有7.28万名考生报考,较去年同期的9.14万名减少1.86万名。

这已是教资考试报名人数连续第三年下降,在2023年迎来拐点前,则是持续十余年的连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并非孤例,也在国内其他多个城市出现。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罗祖兵表示,人数下降主因是教师资格认证方式多元化,统考人数减少并不代表持证总人数下降,而是认证制度优化和考生选择更理性的体现。

拿到教资的人未必减少

罗祖兵介绍,当前教师资格证认证方式已实现多元化,有相当一部分准备拿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并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就能拿教师资格证,因此他们就没有被计入报考全国统一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总人数中。

2020年,教育部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其中规定:“招收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的高等学校从2021年起,可参加免试认定改革。实施免试认定改革的高等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分类对本校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2021届及以后年份毕业生可凭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部分或全部科目。”“这就是说,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不用参加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他们只需参加所就读的高校组织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罗祖兵说。

2017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在罗祖兵看来,近几年,各大学的师范专业都非常重视师范专业认证,并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而且绝大多数师范专业都通过了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于是,在这些专业就读的师范生就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教师资格证考试。

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俗称“国优计划”),支持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这些研究生都来自非教育类专业,同样享受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简称免试认定)改革政策。

“可以说,当前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的,主要是大学的非师范类专业学生以及社会考生。和以前所有大学生想要拿教师资格证都得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相比,报考人数必然会减少,但这不意味着最终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在减少。”他说。

组团报考的考生仍很多

总体报考人数在减少,但对不少个体来说,考教资仍是热门选择。

“我考教资就是想给自己多铺一条路。”在中南民族大学考点外,走出考场的汉语言专业学生王廷说,不管以后是想进学校当老师,还是找教育相关的工作,有这个证心里就更有底,“家里人也很支持,说多一个证以后选择就多一分。”

王廷所在寝室的另3名室友,也和她一起参加此次考试,大家晚上互相抽背知识点,周末一起刷真题,比自己学更有动力。“我们都觉得汉语言专业和教育行业适配度高,考教资能拓宽未来选择。”同学们说,其实她们所在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教资的同学也特别多,有不少组团报名的寝室。

参考的中南民族大学学生马志娜的想法则有所不同——因参加过暑假支教,她喜欢上了当老师。“未来我想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带去更系统的知识。”她说。

也有不少人在投入备考后又放弃。“翻了很多经验帖,发现现在教师招考要求很高,一些热门地区校招时仅招部属师范生和双一流大学研究生,社招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大三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小马(化名)说,她于是放弃了教资考试,将精力投入考研和实习中。另一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小奇(化名)说,得知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她在慎重考虑后放弃了参加教资考试,“家人希望我做比较稳定的工作,但我的个性更喜欢探索、挑战。与其考一个只有5年使用期的教师资格证备用,不如学好自己的专业,早进行业锻炼,也许更有发展前景。”

“近两年学前教育等规模开始萎缩,这也影响了部分人的决策。”罗祖兵说,不过,教育行业每年还是吸收大学毕业生最多的行业,依然是不少大学毕业生的理想就业领域,如在武汉东湖高新区,2024年、2025年招聘新老师的人数均超过800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武汉教资考试报考人数连续三年下降 专家:认证渠道多元化,不代表从教热情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