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悠悠长江,文化韵长

9月12日晚,长江之畔,华灯初上,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滔滔江水的见证下拉开帷幕。长江,这条流淌着华夏文明血脉的母亲河,成为了这场艺术盛会最磅礴的背景与最深厚的灵感源泉。

当第一缕音符在江面上飘荡,仿佛唤醒了沉睡在岁月深处的长江记忆。长江流域民歌荟萃《欢乐长江》率先登场,藏族的《次仁拉索》、四川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湖北的《洪湖水浪打浪》、江苏的《茉莉花》……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民歌,带着各地的风土人情与烟火气息,从长江的源头唱到入海口。每一个音符都是沿岸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长江的礼赞,它们汇聚在一起,交织成一曲欢快的长江之歌,让现场观众沉浸在长江文化的多彩魅力之中。

编钟民族管弦乐《长江四季》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古老的编钟,承载着荆楚大地千年的历史,与现代交响乐队相遇,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在演奏中,与原套曾侯乙编钟同比例复制的演奏编钟,发出古朴而悠扬的声响,结合鹰笛、竹笛、扬琴、琵琶等长江流域多民族乐器,以及西方交响乐器,共同奏响了长江四季的旋律。演出的复刻编钟和鹰笛、马头琴等多民族乐器相互交织,或高亢嘹亮,或婉转低回,生动展现出长江文化的多元共生,蕴含长江汇聚众流的自然特性和海纳百川的文化气质,也象征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

如果说前面的节目是对长江文化的深情诉说,那么世界大河名曲联唱《同舟》则将视野从长江拓展到了世界。来自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歌声唱响了尼罗河畔的歌声、美丽的梭罗河、海港之夜和红河谷。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旋律,却都传达着人类对河流的敬畏与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共通的“大河文明”符号,挖掘不同文明的共性与特色,促进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在长江边,聆听世界大河的声音,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江滩的夜色里,编钟余韵随着江风悠扬,长江文化的厚重与活力完成了一次生动交融,这不仅是一场艺术季的开篇,更预示着长江文化将在传承与互鉴中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余海龙(“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悠悠长江,文化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