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熊星星 通讯员 范颖 牟联文 谭小兵
9月1日清晨,利川市民陈月花把女儿送到小学校门口,回望脚下修整一新的马路,脸上浮现舒心的笑容。
“太好了!”“再也不用蹚泥水了!”
一条马路,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为何能赢得群众连声赞誉?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
解决民生难题,干部主动向前跨一步
都亭榨木小学有学生2800多名。校门口的马路,曾是家长们的“心病”。
马路原长不到300米,路宽不到5米,半边水泥半边泥,路间卧个小水坑,东侧堆着渣土,西侧黄土坡挡路,加上乱停的车辆和叫卖的摊位,每到上学放学,家长和孩子挤成“一锅粥”。一到雨天,泥水淤积,家长和学生叫苦不迭。
家长们把意见反映到12345热线。
今年3月17日,要求整治这条马路的一纸工单,由12345分派到都亭街道办事处。
面对工单,办事处犯难了。其一,由于周边楼盘未竣工,这条马路还未纳入市政管理,权属模糊;其二,要整治须动“大手术”,街道办拿不出钱。
怎么办?街道党工委选择:主动向前跨一步。
经过调查、分析、研判,党工委主动联系城管、城发会商,提出整体解决方案。赶在9月1日前,一条7米宽的双向沥青车道、加上新建双边5米宽的人行道,漂漂亮亮地迎接新生开学。
“街道办主动作为是逼出来的。”都亭街道纪工委书记袁冬坦言,“市委市政府今年推行‘群众首问,干部首责’工作机制,我们作为12345派单‘首接’单位,‘首责’在肩,不容推诿,必须保障群众诉求扎实落地。”
“指路人”变“同行人”,干部不再“踢皮球”
7月中旬的一天,利川市元堡乡。一名老人颤颤巍巍走进乡政府办公区,无意中进了党建办公室。正在处理文件的张雪见状,立马放下手头活,迎了上去。
一番问询,才知这位张婆婆家住小塘村,因为不识字,错过了隔壁的便民服务大厅,直接找到了办公室。
“家里停水,我没水吃了。”老婆婆直接说出自己的诉求。
“您放心,我帮您联系。”按照“群众首问,干部首责”工作机制的要求,张雪就成了老婆婆反映诉求的“首问”,也承担起解决停水问题的“首责”。
她搀扶着老人,一路走出乡政府大门,穿过马路,来到水务公司,帮老人填好业务办理单,并打电话给小塘村干部,让他们把婆婆接回家,这才放心回办公室工作。
钉子回脚,当日下班前,张雪询问水务公司,得到“水管破裂,已修复,婆婆家已正常供水”的答复,她才放下心来。
“新机制运行,干部的姿态变了。”元堡乡党委组织委员袁也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坦诚谈体会,以前群众来办事,干部也就指个路。现在不同,“首问”负有“首责”,“指路人”变成了“同行人”,想“踢皮球”都不可能了。
为保证新机制运行,元堡乡设立10个“年轻干部示范岗”,专岗对接首问群众。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陈文晗说,现在见到群众都是主动迎上去,“哪怕看见有人在门口张望,都会主动过去问,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办。”干部姿态变了,干群关系也融洽了。
该乡镇3月起创新开展“我带群众走流程”行动后,成功解决群众诉求78件。
“只要群众找到你,你就要负责到底”
东城街道综治中心樊英大姐接待的群众首问,解决起来就棘手得多。
4月22日,樊大姐在街道综治中心值班,只见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尚在吃奶的婴儿,愁容满面,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樊大姐赶紧迎了上去,招呼对方坐下。这位女士姓陈,4月8日在龙船天街一带散步,不想被一个孩子失控的玩具车撞倒,右脚骨折,住院治疗。面对高昂的医疗费,陈女士无力支付。找游乐场经营者,人家说“你没有证据”;找孩子家长,家长说“是你自己不注意”。老公在外地打工,孩子嗷嗷待哺,自己又困在病房,万般无奈,陈女士便到街道综治中心求援。
“妹子放心,我们全力做好调解,不让你跑冤枉路。”听完介绍,樊大姐深知,这是一起相对复杂的纠纷,需要多方援手予以调解。
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迅速集结。调取街道监控、寻找法律依据、联系当事人,分头进行。很快,由樊大姐主持,有司法人员和民警参与的第一次调解,在陈女士病房展开。但由于三方各执一词,调解未能成功。
樊大姐没有气馁。她向市综治中心汇报,请来专业的调解员参与,采取背对背方式进行第二次调解。有根有据、入情入理的话语,让三方的心情都和缓了下来,逐渐具备了接受解决方案的思想基础。
7月28日,趁陈女士康复出院,樊大姐主持第三次调解。根据医院实际结账,三方按照各自应负的责任,适当分担医疗费用。一场看似无解的纠纷,终于在平和中解决。
“是综治中心帮我卸下了千斤重担,感受到了真正的公平正义,谢谢!”看到这则短信,樊大姐似乎看到了陈女士释怀的笑容。
“只要群众找到你,你就要负责到底。”利川市委书记、市长熊翔说,推行“群众首问,干部首责”的工作机制,就是要让民生诉求件件落地,干部不“踢皮球”,老百姓不走弯路。
谁接待谁负责,谁主管谁落实。新机制催生新面貌,现在在利川干部的词典里,“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管”已成禁语。主动作为,提升能力,精准服务的风气渐行渐浓。
利川市自今年推行“群众首问,干部首责”工作机制以来,截至8月底,市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1405批2878人次,通过省综治网格化平台流转矛盾纠纷1871件,办结率100%;群众信访量同比下降36%,重复投诉减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