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湖北武汉启幕。当无人机在夜空绘就“江豚逐浪”的灵动画面,当“数智编钟”奏响跨越时空的礼乐之声,这场以“人民母亲河、生态长江、文化长江、开放长江、长江新时代”为主题的视觉盛宴,正在拉开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序幕,这场盛会不仅是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科技赋能,焕发文化活力。开幕式上,4000架无人机与两岸灯光、舞台演出、江面烟花联动,为观众带来“江岸—江面—天际”三维交融的视觉体验,真正将长江生态保护理念与科技艺术完美融合。这场表演,不仅展现了武汉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更通过“江豚逐浪”的生态意象,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电子编钟与真人舞蹈交织,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合奏,由武汉音乐学院开发的“数智编钟” 成为开幕式亮点,它一比一复刻曾侯乙编钟,实现了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跨时空对话。
文化与商业共舞,激活城市消费新场景。江汉区作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以仅占全市0.33%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7.65%的GDP和11%的服务业增加值,如今,它正用以文化为魂、以商业为骨、以旅游为翼的发展智慧,让文化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日常生活。在江汉,“美育”浸润街巷邻里与公共空间,始终坚持文化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融,既传承历史文脉,也聚焦现代服务,从江汉路步行街的“流量神话”到西北湖公园的樱花艺术季的“人头攒动”,从老字号美食创新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这些融合式、体验式场景让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融入市民生活的日常体验。
创新表达,推动文化资源再活化。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上,楚剧表演艺术家余维刚以楚歌形式演唱《水调歌头·游泳》,“想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铿锵有力的荆楚之声”,古琴传承人丁霓裳用千年古音演绎长江之声,藏族鹰笛传承人多吉吹奏长江源头曲目......这些创新表达,正让传统文化以鲜活姿态走进大众视野。而在江汉区,传统保护与商业开发的结合也尤为紧密,民众乐园延续“戏码头”的百年基因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重现峥嵘岁月,百年长江书店集红色历史展示、书籍展售、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焕新,江汉正以生动实践,让文脉可触可感,历史可亲可近,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
当无人机点亮长江夜空,当编钟声与现代音乐共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个城市、一条江河、一种文明面向未来的自信姿态。武汉也正以创新实践证明,文商旅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科技赋能、商业创新、文化传承的三重驱动,构建起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韩业凡(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花楼水塔街道)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