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地评线】东湖评论:尊师重教,让三尺讲台更温暖

秋天的金色,属于教师。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筑梦人”。今年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来实现和完成,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晴雨表。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今年6月1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底,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885.10万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尊重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民族振兴、国家繁荣,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如,获评“时代楷模”,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的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被学生们亲切称为“禹老师”“禹妈妈”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授禹诚;“天上治污、地上育人”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了32年的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蔡小雄……他们都是杰出教师的典范,也是崇高师德的忠实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汗水甚至生命,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心、奉献和责任,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寸丹心铸民魂。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加凸显。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一个崇德尚学的民族,总是把崇高的位置留给教师。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仅有“春蚕”精神的倡导还远不够,需要有“硬支撑”。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抓好尊师惠师政策措施落地,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加大对乡村教师政策倾斜力度,鼓励他们扎根农村,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要关心关爱家庭困难教师、支援边疆教师和离退休老教师,多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多听取教师代表意见,保障教师参与决策民主权利。要统筹协调,推进编制、岗位、职称、人事等制度改革,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使教师有职业荣誉感,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当然,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中绝不能吃老本儿,应该与时俱进,学习不止,探索求知的脚步不停。进入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门槛大为降低,教学生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对现有职业格局带来巨大的挑战,未来社会对劳动者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无疑将不断提高。今天的教育要为未来而教,今天的学习也要为未来而学。面对这种现实,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育人本领,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推动教学变革,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立足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师者有尊严,教育才有底气;师道成风尚,国家才有未来。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让“尊师”氛围成为常态,让“重教”主张惠及每一位老师,让三尺讲台更温暖,广大教师一定会不负使命建新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将更加充满希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宁宜潮(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黄陂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林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地评线】东湖评论:尊师重教,让三尺讲台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