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是全人类共同铭记的时刻,是和平与正义的伟大庆典。八十载岁月更迭,历史的烽烟虽已散去,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早已熔铸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当纪念的钟声再次响起,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我们更应思考如何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传承,首在深刻理解与内化于心。伟大抗战精神是民族危亡关头迸发的磅礴力量,是无数先辈以生命熔铸的信仰丰碑。杨靖宇、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无数中华英雄儿女用生命和热血,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熔铸成伟大抗战精神。时光不语,精神永存。当前,唯有将对伟大抗战精神的认识,从“知”的层面升华至“情”的共鸣与“意”的坚定,才能真正使其成为植根心灵的价值坐标。
弘扬,重在躬身实践与外化于行。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行动导向。时代的“战场”已然变换,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科技攻关的“陡峰”、乡村振兴的“田野”、文化传承的“星河”、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沿”。在抗疫一线,90后、00后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担当;在科研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心攻关,托举“北斗”耀苍穹,“蛟龙”入深海,彰显了自主创新的志气;在脱贫攻坚中,年轻的驻村干部扎根乡土,用汗水浇灌出致富之花;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奋力拼搏,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每一位青年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便是以血战到底的气概在和平年代建立新功。行动,是最好的传承;奋斗,是最美的致敬。
创新,贵在赋予时代新意与活力。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是要立足时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当代青年,正借助新方式、新载体让抗战精神“活”起来,让更多的青少年看得见,感知得到,并参与进来。他们用动漫还原历史场景,用AI搭建虚拟纪念馆,借短视频讲述抗战英雄故事,通过文艺创作抒发家国情怀.....让抗战精神激发更为广泛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随,使之成为激励青年迈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山河已无恙,吾辈更自强。八十年前,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长城;八十年后,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新时代青年手中。纪念胜利的最好方式是创造新的胜利,致敬英雄的最佳行动是成为新时代的英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越是如此,越需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青年一代要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更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继续书写民族精神的时代华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纯(武汉市洪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