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联运通道实现“一带一路”南向通道与西向通道有机融合

今年前7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运输货物87.2万标箱,较去年同比增长75.3%,其中7月13日突破80万标箱大关,较去年提前130天刷新纪录。(8月9日央广网)     首先,这一运输量的大幅跃升,反映出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积极成效。西部陆海新通道横跨中国西部多个省份,连接东南亚、中亚乃至欧洲市场,是打通内陆与海洋、国内与国际的重要纽带。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中老铁路等关键节点的持续建设,通道的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外贸企业选择通过该通道出海,不仅缩短了物流周期,也降低了综合运输成本,形成“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良性循环。
    其次,75.3%的同比增长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5年7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物运输品类扩展至1291种,涵盖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机械、食品等数十个大类;辐射至国内18省74市162个站点,国际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1个港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凭借其稳定、高效、多式联运的优势,成为企业“稳链、补链、强链”的重要选择。特别是中欧班列与陆海新通道的衔接日益紧密,实现了“一带一路”南向通道与西向通道的有机融合,提升了我国与东盟、中东、东非等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增强了我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     再者,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近年来,沿线省市在通关便利化、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口岸建设等方面持续突破,推动了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高效运作。同时,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班列调度、货物追踪、仓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运输透明度与运行效率。例如,重庆、南宁等地打造的智慧物流平台,实现了班列运行全程可视化,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物流解决方案。     从长远看,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产业通道、开放通道。随着运输规模的扩大,沿线正加速形成以先进制造、跨境电商、冷链物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例如,广西依托通道发展东盟水果进口加工,重庆聚焦新能源汽车出口,甘肃拓展中亚农产品贸易,区域经济差异化、互补化发展格局逐步显现。这不仅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也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总之,87.2万标箱,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西部开放发展的生动注脚。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区域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必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李晓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联运通道实现“一带一路”南向通道与西向通道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