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好评中国|从体育流量到产业增量,从聚米为谷到五谷丰登

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8月16日,“汉超”在武汉体育中心开幕,上座率超4.6万人。

5月24日,同样在武汉体育中心,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夺得首届女足亚冠联赛冠军。

当世界的目光多次聚焦到武汉体育中心,人们发现,一座体育场馆,早已超越了纯粹的建筑概念,融入城市日常生活肌理,成为城市文化和记忆的符号,以及城市消费和产业创新的载体。

作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环境最优的体育场馆群,武汉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可容纳6万人。这样的体育场馆,目前在全国只有10座左右,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杭州等城市。

8月16日晚,在2025“汉超”开幕式上,舞者摆出巨大的“汉”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摄)

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建成于2002年的武汉体育中心,在经历过2019年成功举办世界军运会的高光时刻后,响应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的需求,从场馆思维转向场景思维,探索出大型场馆市场化运营的示范路径,甩掉了赛后场馆只能依靠财政补贴的“包袱”。

年均举办国际国内顶级赛事30余场,开放20余项全民健身项目,1800亩园区化身为体育主题公园,争创国家级4A景区……最大限度将场馆的空间资源转化为消费增量,武汉体育中心目前已实现每年500万客流量,成为武汉文体消费的“顶流”。

2024年,武汉体育中心集团营业收入达1.4亿元。亮眼数据背后,不仅需要场馆的超大规模做支撑,还意味着场馆出色的运营水平和卓越的多业态融合能力,集健身、休闲、娱乐、购物甚至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

在武汉地铁3号线的尽头,是武汉的西南角,也是武汉经开区的中心区域,分别坐落着东风公司和武汉体育中心。当武汉体育中心拉开“汉超”序幕时,东风岚图汽车上市进入倒计时。如同一个见证车谷蓬勃发展的“大秀场”,武汉体育中心利用自身空间优势打造消费新场景,将体育的流量转化为产业的增量,成为车谷产业增长的助推器。

岚图工厂118秒下线一辆整车,7纳米车规级芯片“星辰一号”量产测试,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今年上半年,武汉经开区已有12款“车谷造”新车集中面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量达16.6万辆,同比增长58.5%。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深度转型的关键期,武汉经开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制造基地,正通过智能化转型、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创新和开放合作,从“中国车谷”加速迈向“世界车谷”,持续迸发着这片沃土旺盛的生命力。

武汉“五谷” 分布示意图。

车谷的发展也是湖北武汉“五谷”丰登的一个缩影。光谷、车谷、星谷、网谷、药谷,谷与谷之间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奏响创新矩阵的交响曲。网谷造的车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光谷造的红外传感器,都会被装入车谷造的汽车;车谷用来造车的激光器也能在星谷造火箭。要素与要素联动,区域与区域协同,创新不是孤岛,而是一片生态。

武汉体育中心激发车谷活力,“体育+”的故事还在翻出新花样,以空间换增量,以流量变留量,是思维的转变,更是信心的坚定。从聚米为谷的谋变到五谷协同的蝶变,以差异化发展实现优势叠加,创新的内涵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地方实践中有了更加丰富的注脚。这些都告诉我们,循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规律走,向着人民群众的美好需要奔,以思维创新实现模式创新,就不难把握发展的机会、撬动发展的增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好评中国|从体育流量到产业增量,从聚米为谷到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