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惠 通讯员 黄璜 尚迪爽
视频拍摄、剪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惠
“这枚传感器,无需电源,自我供电。”
“只用一张照片,就可AI测肤。”
“集结数百位海外达人,为中国入境游涨粉。”
8月20日,一场青年创客的“两创”路演,在湖北青创园(汉阳)举行。
人工智能、新材料、文化旅游、直播电商……现场,10个优秀项目从40余个初创项目中脱颖而出,登上“π动未来·青创汇”的舞台,竞展锋芒。
这场路演的背后,是武汉汉阳创新生态的系统优化。
近年来,汉阳区着力打造青年创业城,建起青创园区、青创驿站、人才公寓,提供融资、导师、夜校、交友等一揽子服务,激活青年创新创业基因,成为名副其实的“宠青区”,5年来,新增大学生超10万人。
引得来
落户大学生创新高
汉阳成创客首选地
当天下午,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来自湖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师生团队夺冠。
他们带来的是一枚仅有芝麻粒大小的无源无线传感芯片。
“无源中的‘源’指的是电源。”负责项目核心技术研发的研二学生陈唯苛介绍,该芯片不依赖于内部电池或外部电源,而是通过从周围环境中捕集电磁波能量来运作,实现自我供电,可用于电网设备、生鲜运输、新能源汽车,甚至人工晶体等植入式医疗设备的温度监测。
“汉阳是我们的首选地。”团队“00后”成员吴睿哲告诉记者,该项目与汉阳结缘,“红娘”是汉阳区驻湖北大学招商专班,此次路演是项目首秀,明年成立新公司,也将首选汉阳。
中意汉阳的,不止他们。
2023年7月起,汉阳区成立12个驻高校院所科创专班,目前已落地146个项目。今年,两场汉阳“科创觅知音”成果转化活动走进华科、武大,25个项目现场签约,多个机器人项目在汉阳安家。
“青年源源不断地涌入,为城市创新发展带来了生力军。”汉阳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区吸引落户大学生超2万人,创历史新高。目前,全区青年人口占比44%,尤其是在青年创业城核心区——四新片区,青年人口占比近七成,远高于武汉全市平均水平。
留得住
人才政策密集出台
青创千里马跑得欢
引得来,还要留得住。
今年3月,聚焦“两创”,汉阳发布“知音人才十条”,持续升级《知音人才谷政策》。紧随其后,汉阳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黄金十条”出炉。
“欢迎大家来汉阳创新创业。”8月16日,汉阳发布医工交叉人才支持政策,顶尖科学家可获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和300平方米住房产权,高层次人才可享最高200万元奖励。
“让青创千里马纵情驰骋!”共青团汉阳区委负责人表示,2022年起,该区将“青年创业城”纳入区级发展战略,打造了“中国青年创业社区”湖北青创园(汉阳)示范园区、“省级青年之家”星空大楼,103个青创驿站全区覆盖,为青创团队免费提供1000余个工位,构建了“政企银青”四方联动创新机制。
路演现场,武汉基金产业基地、深圳极星创业等近10家知名创投及金融机构与项目负责人交流互动,20位专家受聘为“汉阳青年创业导师”。
“与以前相比,青年创客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作为省市区三级青创导师,湖北文创壹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睿,将参与汉阳“创业导师领航”计划,针对青年创业各阶段提供精准、专业的导师服务。
长得快
夫妻档在汉阳创业
营收双双破500万
“大家好,开播啦!”当天,湖北省十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艾玲,第一个登上路演舞台,发言后,她立即乘坐电梯,回到位于湖北青创园(汉阳)14楼的办公室,开始直播。
艾玲是一名“90后”山西人,上大学期间就是一位美妆主播。去年9月,艾玲将公司落户汉阳,以“个人IP”为起点,打造美妆“品牌IP”。
“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额已超500万元。”艾玲介绍,公司明星精华产品累计销售8万瓶,面膜累计销售超10万片,自主研发的AI测肤小程序,目前已有10万人体验。
谈及落户汉阳的原因,艾玲笑着说,因为家在汉阳、爱人的事业也在汉阳。
原来,与直播间一墙之隔的,是执牛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创始人彭煊华与艾玲是一家人。
“年轻人扎堆的地方,更适合创新创业。”彭煊华也是一名“90后”,在广州打拼了10来年后,2023年选择来汉创业,入驻湖北青创园(汉阳)。经过一年多发展,公司去年营收约57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