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山河为证 老兵不屈

图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迹 柯皓 薛婷 倪娜 魏铼 任勇 赵恒 陈少哲

文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时光奔流,硝烟早已散尽,荆楚大地仍有抗战老兵在岁月里守望。记者追寻着胜利的回响,走进乡间院落与老城小巷,探访那些在时光深处闪耀的身影。

镜头拉近,时光仿佛瞬间折叠。他们布满沟壑的面容,是战争刻下的深刻印记;凝望的目光,沉淀着战火淬炼的精神。八十年前的烽火与当下的平和,在此刻重叠。

105岁的邹崇芬依然清晰记得,“日寇投降”的消息传来时,整个连队瞬间沸腾,大家抱在一起又哭又笑,泪水里全是胜利的狂喜;

99岁的张克,15岁那年瞒着家人,在深夜徒步二十多里踏上参军路。从敌后哨兵成长为战地军医,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96岁的张立忠伸出枯瘦的手指,细数自己的三重身份:卫生员、宣传员、战斗员。一个指头对应一段烽火岁月,每一个身份都浸透着硝烟的味道;

95岁的丁邦安,这位当年的“娃娃兵”,纵然岁月模糊了许多记忆,拼刺刀的要诀却已刻入骨髓。话音未落,老人猛地起身比划:左腿弓,右腿蹬,双眼圆睁——霎时间,仿佛重返生死搏杀的战场。

八十年风霜流转,昔日枪林弹雨中冲锋的勇士,已化作巷陌里的寻常老人。他们耳力渐衰,步履蹒跚,言语也变得迟缓。他们的脊背或许被岁月压弯,但民族存亡之际挺立的铮铮风骨从未弯折;记忆的河流或许日渐模糊,但融入血脉的勇敢从未褪色。那沙哑的嗓音里、布满印记的身体中,沉淀着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流淌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采访时,这些平均年龄近百岁的老人,用布满褶皱的手郑重敬军礼,以颤抖却坚定的声音讲述烽火岁月。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是撑起家国山河的钢铁脊梁。80年前,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闯过枪林弹雨——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战老兵。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鲜活的抗战史;每一段回忆,都饱含着热血与温度。

八十年后的今日,凝视这些布满风霜的面孔,我们当铭记:铭记那被硝烟熏哑的嗓音,铭记那被子弹刻下的印记,更铭记那八十年未改的赤诚。他们是“家国”二字最厚重的注脚。

仰望他们,方知和平之重;记住他们,方能让那精神的火种永远照亮前路!

汪学琦 1925年生 湖北蕲春人,1944年,参加国民党青年远征军入川抗战;1945年10月2日在成都起义参加解放军,经西南军政大学培训后,分配到华北野战军18兵团62军独一师3团。1952年转业回到蕲春。

汪学琦 1925年生 湖北蕲春人,1944年,参加国民党青年远征军入川抗战;1945年10月2日在成都起义参加解放军,经西南军政大学培训后,分配到华北野战军18兵团62军独一师3团。1952年转业回到蕲春。

曹文章 1927年生,1943年参军 部属刘邓大军四旅(旅长陈再道)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因战七级伤残。

张克,1928年生,河北人。15岁参加八路军,成为一名游击队员,负责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照看伤员。后随军手术队中担任护士,1945年,不到18岁的张克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到保定和青岛学医,正式成为一名军医。随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救死扶伤,立下赫赫战功。1964年底,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湖北恩施地区筹建军医院(后改名为恩施州优抚医院),担任第一任院长,为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默默奉献数十年。 

张克,1928年生,河北人。15岁参加八路军,成为一名游击队员,负责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照看伤员。后随军手术队中担任护士,1945年,不到18岁的张克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到保定和青岛学医,正式成为一名军医。随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救死扶伤,立下赫赫战功。1964年底,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湖北恩施地区筹建军医院(后改名为恩施州优抚医院),担任第一任院长,为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默默奉献数十年。 

张立忠,1929年生,祖籍山西晋城。1944年2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服役期间,长期从事医疗工作 ,以“卫生员”“战斗员”“宣传员”的多重身份见证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新生。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数十次战争。因战六级伤残军人

张立忠,1929年生,祖籍山西晋城。1944年2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服役期间,长期从事医疗工作 ,以“卫生员”“战斗员”“宣传员”的多重身份见证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新生。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数十次战争。因战六级伤残军人

徐友白 1924年生,现年101岁,20岁参加新四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历经大大小小76次战役。徐友白所在的第39军116师,被誉为志愿军头号王牌师,仅用11分钟就突破了敌军精心布设的临津江防线,为整个战役打开了突破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徐友白双腿严重冻伤,被评定为因战七级伤残。

徐友白 1924年生,现年101岁,20岁参加新四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历经大大小小76次战役。徐友白所在的第39军116师,被誉为志愿军头号王牌师,仅用11分钟就突破了敌军精心布设的临津江防线,为整个战役打开了突破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徐友白双腿严重冻伤,被评定为因战七级伤残。

戴泽春,1928年生,祖籍安陆市。早年入伍,参加抗战。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后回到地方。被颁发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70周年纪念奖章。

戴泽春,1928年生,祖籍安陆市。早年入伍,参加抗战。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后回到地方。被颁发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70周年纪念奖章。

杨解华,1929年生,祖籍湖北大悟县凤峰镇,12岁参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6岁任团政治处指导员。在1946年解放战争的一场战斗中,虽左脚负伤,仍坚持带伤战斗,后来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在一个悬崖山洞中一个人苦熬了16个月。“文革”期间,她惨遭迫害……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经受了人间的各种苦难,她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坚强,坦然地面对这一切。

杨解华,1929年生,祖籍湖北大悟县凤峰镇,12岁参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6岁任团政治处指导员。在1946年解放战争的一场战斗中,虽左脚负伤,仍坚持带伤战斗,后来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在一个悬崖山洞中一个人苦熬了16个月。“文革”期间,她惨遭迫害……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经受了人间的各种苦难,她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坚强,坦然地面对这一切。

王梦都,1929年生,16岁参军,在太岳军区垣曲县独立营担任卫生兵。一次遭遇战中,为掩护重伤战友转移,他跃下陡坎救战友,子弹撕裂了手指,扭曲了右臂,留下七级伤残。1951年,踏上抗美援朝征程,在志愿军524医院担任护士长。

王梦都,1929年生,16岁参军,在太岳军区垣曲县独立营担任卫生兵。一次遭遇战中,为掩护重伤战友转移,他跃下陡坎救战友,子弹撕裂了手指,扭曲了右臂,留下七级伤残。1951年,踏上抗美援朝征程,在志愿军524医院担任护士长。

张志毅,1927年生,祖籍河北省宁晋县。抗战期间,堂哥、表哥都是地下党员。受革命理想熏陶,张志毅一家成为村里的“抗战堡垒户”,12岁的张志毅当起“小交通员”,负责送信、通知地下党员开会、观察敌情。15岁时,张志毅担任村妇救会主任,在敌占区办学习班宣传抗战理念,组织妇女挖地道、做军鞋、造手榴弹,支援前线战斗。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张志毅在襄枣宜县(今襄阳一带),发放革命传单,动员群众参与斗争,解放襄阳。新中国成立后,张志毅留在襄阳工作,先后在保康山区、枣阳、襄阳等地负责财政、轻工业、生态环境等工作。

张志毅,1927年生,祖籍河北省宁晋县。抗战期间,堂哥、表哥都是地下党员。受革命理想熏陶,张志毅一家成为村里的“抗战堡垒户”,12岁的张志毅当起“小交通员”,负责送信、通知地下党员开会、观察敌情。15岁时,张志毅担任村妇救会主任,在敌占区办学习班宣传抗战理念,组织妇女挖地道、做军鞋、造手榴弹,支援前线战斗。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张志毅在襄枣宜县(今襄阳一带),发放革命传单,动员群众参与斗争,解放襄阳。新中国成立后,张志毅留在襄阳工作,先后在保康山区、枣阳、襄阳等地负责财政、轻工业、生态环境等工作。

丁邦安,1930年生,祖籍湖北宜城。1944年,14岁的丁邦安,在南漳县肖堰镇毅然加入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生前所在部队,成为一名抗战娃娃兵。1948年11月,丁邦安所在部队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绥靖区” 副总司令张克侠和何基沣的率领下起义,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在歼灭孙元良第16兵团、生俘国民党徐州 “剿总” 副总司令杜聿明等激战中,他英勇无畏、顽强战斗,荣立三等功。之后,随部队一路南征,突破长江天险,相继解放南京、苏州、上海,在势如破竹的征战中再获两次三等功,攻打上海前,所在部队受到陈毅接见。1950年10月底,丁邦安所在的钢炮团并入第9兵团20军59师,奔赴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子弹耗尽后,他与战友们端起刺刀展开殊死肉搏。自幼习武的他凭借过硬本领连续刺死8名敌人,在此次战役中左腿小腿冻伤。在后方经过3个月治疗,伤势未愈的他便主动请缨重返战场。在解放汉城、奇袭白虎团、重回 “三八线” 等一系列战斗中,他历经生死考验,不断成长为优秀战士,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两次荣立四等功,所在钢炮团也因屡建奇功,先后受到彭德怀、贺龙的接见。

丁邦安,1930年生,祖籍湖北宜城。1944年,14岁的丁邦安,在南漳县肖堰镇毅然加入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生前所在部队,成为一名抗战娃娃兵。1948年11月,丁邦安所在部队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绥靖区” 副总司令张克侠和何基沣的率领下起义,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在歼灭孙元良第16兵团、生俘国民党徐州 “剿总” 副总司令杜聿明等激战中,他英勇无畏、顽强战斗,荣立三等功。之后,随部队一路南征,突破长江天险,相继解放南京、苏州、上海,在势如破竹的征战中再获两次三等功,攻打上海前,所在部队受到陈毅接见。1950年10月底,丁邦安所在的钢炮团并入第9兵团20军59师,奔赴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子弹耗尽后,他与战友们端起刺刀展开殊死肉搏。自幼习武的他凭借过硬本领连续刺死8名敌人,在此次战役中左腿小腿冻伤。在后方经过3个月治疗,伤势未愈的他便主动请缨重返战场。在解放汉城、奇袭白虎团、重回 “三八线” 等一系列战斗中,他历经生死考验,不断成长为优秀战士,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两次荣立四等功,所在钢炮团也因屡建奇功,先后受到彭德怀、贺龙的接见。

左顺,1927年生,祖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45年,投身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2月,作为铁道兵团的一名铁道兵,他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在朝鲜的3年里,他担任铁道部队的卫生员,冒着生命危险保障战士们的身体健康,战斗中耳朵不幸受伤,被评定为7级残疾。此后,他又随部队参与了成昆铁路、襄渝铁路的建设工作,曾任八九三〇一部队任卫生队副队长。

左顺,1927年生,祖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45年,投身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2月,作为铁道兵团的一名铁道兵,他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在朝鲜的3年里,他担任铁道部队的卫生员,冒着生命危险保障战士们的身体健康,战斗中耳朵不幸受伤,被评定为7级残疾。此后,他又随部队参与了成昆铁路、襄渝铁路的建设工作,曾任八九三〇一部队任卫生队副队长。

孙维芝,1930年生,祖籍河北大城,,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当地妇救会,开始为党组织传递情报、发动群众工作。1949年9月至1955年2月,任河北大城妇救会主任。

孙维芝,1930年生,祖籍河北大城,,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当地妇救会,开始为党组织传递情报、发动群众工作。1949年9月至1955年2月,任河北大城妇救会主任。

张建堂,1928年生,祖籍汉川市湾潭乡大洲村。1942年参加襄南游击队,主要是在汉川、天门等地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在抗战中,从事交通员和后勤工作,后跟随队伍参与组织农民运动等任务。战争结束后,响应党的号召,拿起锄头种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家园。

张建堂,1928年生,祖籍汉川市湾潭乡大洲村。1942年参加襄南游击队,主要是在汉川、天门等地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在抗战中,从事交通员和后勤工作,后跟随队伍参与组织农民运动等任务。战争结束后,响应党的号召,拿起锄头种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家园。

王成建,1927年生,祖籍湖北孝感安陆长塘村。1942年,15岁的王成建服役于京安应指挥部,任吴天成的警卫员,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从1942年到1945年在安陆地区参加敌后游击武装斗争,1946年掩护主力部队中原突围,随后复员回乡。

王成建,1927年生,祖籍湖北孝感安陆长塘村。1942年,15岁的王成建服役于京安应指挥部,任吴天成的警卫员,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从1942年到1945年在安陆地区参加敌后游击武装斗争,1946年掩护主力部队中原突围,随后复员回乡。

邹崇芬 1920年生 祖籍湖北汉川。1938年,考取录入黄埔军校15期泸州本校独立第一大队,专业防化科,成为我国首批防毒专业军官。1940年4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负责培训团、营级防毒军官、消毒人员。从武汉会战到抗战胜利,一直在部队服役。解放后,邹崇芬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1953年,他任武汉电镀厂会计,至1982年9月退休,在武汉安享晚年。

邹崇芬 1920年生 祖籍湖北汉川。1938年,考取录入黄埔军校15期泸州本校独立第一大队,专业防化科,成为我国首批防毒专业军官。1940年4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负责培训团、营级防毒军官、消毒人员。从武汉会战到抗战胜利,一直在部队服役。解放后,邹崇芬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1953年,他任武汉电镀厂会计,至1982年9月退休,在武汉安享晚年。

万众一,1930年生,祖籍湖北应城,新四军老兵,1939年,年仅9岁的万众一跟着李先念参加革命,加入抗日儿童团。名字也是李先念改的,寓意“万众一心打日本,万众一心为人民”。15岁时成为发报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承担电报收发工作。1944年8月,万众一被抽调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学习收发电报。后来参与了中原突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藏等战役。

万众一,1930年生,祖籍湖北应城,新四军老兵,1939年,年仅9岁的万众一跟着李先念参加革命,加入抗日儿童团。名字也是李先念改的,寓意“万众一心打日本,万众一心为人民”。15岁时成为发报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承担电报收发工作。1944年8月,万众一被抽调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学习收发电报。后来参与了中原突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藏等战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山河为证 老兵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