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擦亮星星,让星星再发光 !追记荆门市掇刀区优秀共产党员王冬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覃万钟 通讯员 李秦 艾文月

她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只是有时蒙了灰。”

她就是那个“擦亮星星”的人——王冬苹。14年来,她从一名公益事业参与者成长为引路人,擦亮了无数蒙尘的“星星”,让孩子们焕发光彩。

7月22日,王冬苹因病去世,被追授“荆门市掇刀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王冬苹和孩子们一起做蛋糕。(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王冬苹和孩子们一起做蛋糕。(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一面播撒光,一面反射光

王冬苹,1979年出生。她和丈夫在荆门市经营着一家小店,但她心里最重视的是另一份工作:在荆门市掇刀区志愿者协会担任志愿者。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冬苹结识了在医院关怀住院残疾人的义工“妞妞姐”。被“妞妞姐”的热心善行打动,王冬苹踏上公益之路。

起初,她的目光聚焦在残疾人群体。为了让残疾人的劳动果实转化为实际收入,王冬苹主动承担起义卖组织工作。在龙泉公园门前的首次义卖中,她带领30多位家长和孩子,仅用几小时就筹得800多元爱心款。

这次活动让她坚信:公益不是简单的施舍,而是要“授人以渔”。她坚持定期组织义卖,帮助多名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

2016年,掇刀区志愿者协会成立,王冬苹被推选为协会理事,后来又担任秘书长。她牵头负责“爱心伴成长”“童享阳光”项目,将爱的目光投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组建起一支稳定的志愿者团队。

第一次来到恩恩(化名)的家,眼前的画面便刻在了王冬苹心里:灯光不够明亮的房间里,孩子在破烂的餐桌上沉默地写作业,70岁的爷爷抹着泪说,孩子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患精神病,家里就靠他打零工挣钱。

从此,王冬苹成了这个家的“常客”:送米、油和学习用品,周末接恩恩参加课外活动,请大学生为他当家教,邀请心理咨询师疏导情绪,细心呵护着恩恩每一步的成长。

2019年8月,王冬苹为恩恩找到一对一资助人,每月500元资助金将持续至其大学毕业。

曾经内向的恩恩变得阳光开朗,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

对需要特别关爱的孩子,她坚持“定期沟通+入户探访”,一做就是10余年。逢年过节、寒暑假期,她都要电话询问孩子们生活学习情况,嘱咐安全注意事项。100余次入户探访,她协助解决孩子们的难题,小到为孩子们更换破洞的鞋子、购买冻伤药膏,大到协调学籍、链接社会各种各样的爱心资源。

一面播撒光,一面反射光。

王冬苹带领孩子们在冬至日为环卫工人送饺子,引导孩子们感受劳动、慰问劳动者;端午节走进消防支队包粽子,感受和谐社会大家庭的欢乐和温暖;和孩子们一起清除路边垃圾……

200余场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奉献与爱”的种子。

王冬苹参加志愿者培训。(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跟孩子交流,要蹲下身子

公益之路,远不止一个“爱”字。唯有专业,才能走得更远。

王冬苹始终以“专业”为标尺,不断精进志愿服务的质量。她深知,志愿服务不是仅凭热情与爱心的“一腔孤勇”,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与规范的管理。

为此,她奔走各地交流学习,将“项目化运作”“精准化帮扶”等先进经验带回荆门。参加省级、市级志愿者骨干培训,把“儿童心理疏导”“应急救援基础”等专业知识融入日常服务,让每一次关爱都更贴合孩子的真实需求。

对自己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她“严”字当头。“服务对象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王冬苹在团队中反复强调。

她要求志愿者入户前必须提前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与性格特点,避免触碰敏感话题;与孩子交流时要蹲下身子,用耐心倾听代替主观评判;活动物资必须先检查安全性,哪怕是一颗糖果也要确认成分……

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和严苛的要求,实则是她对“尊重”二字的较真。她说:“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脆弱又敏感的心,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伤害。对团队严一点,就是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

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丫丫妈妈”。

这些年,王冬苹每年出资5000元帮扶儿童,并为33名孩子找到一对一资助人,资助总金额超过50万元。

“你们只管读书,经济困难我来解决!”是她对孩子们郑重的承诺。

王冬苹组织孩子们拔河。(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从“参与者”到“引路人”

14年公益路,8000余小时的坚守。王冬苹从“参与者”成长为“引路人”,用大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更以行动感召众人同行。

丈夫张勤是王冬苹最坚实的后盾。自2011年起被妻子的热忱感染,他便成了她公益路上不离不弃的“全职搭档”:

活动缺物资,他开自家车跑遍全城采购;运输有困难,他主动扛起装卸重担;每次出发前,他总会默默备齐应急药品、饮用水,连志愿者的防晒帽、服务对象的喜好都考虑周全。

14年,这对夫妻“出钱、出车、出力”的清单早已写满岁月,却从未因志愿者工作的琐事产生争执。

每月集中入户探访,总有几位上高中的孩子因补课难以碰面。王冬苹夫妇便关掉自家店铺,在学校门口等候。路灯下,他们坐在路边石凳上,听孩子们分享课堂趣事、倾诉学业压力。

临别时,夫妇俩总不忘塞过去还有余温的夜宵。

新冠疫情期间,王冬苹腿伤未愈仍带头逆行,和丈夫、儿子一起,将375件防疫物资分送至各志愿服务点,并自费为15名独居老人送去米面油和防疫物品。

儿子跟随母亲深入社区参与抗疫,被评为荆门市“抗疫先进个人”。后来在部队服役的他常说:“爸妈教我的:帮人就是帮自己。”

14年来,王冬苹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志愿者、荆门市道德模范、荆门市十佳优秀志愿者、荆门好人、荆门五星志愿者、荆门市文明市民、掇刀区首届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于2021年被评为荆门市最美家庭。

2024年,王冬苹因脾脏出血入院治疗,直到今年上半年,王冬苹的身体已发出多次“警报”,但她始终放不下手头的志愿服务。有人劝她“歇歇吧”,她总是笑着摆手:“我在现场心里才踏实。”

如今,她帮助过的孩子中,有的考入大学后加入志愿者协会,有的用奖学金回馈社会——一颗颗由她悉心擦亮的“星星”,正将光芒折射给更多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擦亮星星,让星星再发光 !追记荆门市掇刀区优秀共产党员王冬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