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基层干部的AI运用三重境

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人工智能正以润物无声之势渗透基层治理的肌理。基层干部对AI技术的驾驭能力,恰似登山者的进阶之路,呈现出鲜明的三重境界。唯有洞察其中差别,方能挣脱技术桎梏,让智能工具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金钥匙”。​     初阶者困于“拿来即用”的迷思。部分干部将AI视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材料撰写、数据统计等工作中奉行“拿来主义”。撰写工作总结时,直接套用AI生成的模板,字里行间满是“大数据赋能”“精细化治理”等时髦词汇,却难见本单位的具体实践。收集民情信息时,仅凭算法抓取网络数据,未曾踏遍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核实,致使决策依据沦为空中楼阁。这种浅尝辄止的运用,非但未能释放技术潜能,反而助长了“数字形式主义”。干部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依赖中钝化,工作的扎实程度在便捷中消解,最终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初心渐行渐远。

    进阶者长于“工具整合”的实践。此境干部已能将AI深度嵌入日常工作链条,在效率提升上初见成效。江夏区在政务工作推进中也积极整合AI工具,其民呼我应平台借助AI智能分拨协助人工派件,有效压缩了工单的派单处置时间,AI智能分拨系统算法经过多轮迭代,累积学习案件众多,辅助平台分拨大量工单,实现高效办案解民之忧。在政务协同办公平台,“OCR文字识别”新功能上线,方便干部职工快速进行文字提取、会议纪要转录等工作,确保信息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效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使用AI极易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若照搬AI的信息,忽略本地特质与民俗传统,往往会失去基层治理应有的温度。例如:处理矛盾纠纷时,若脱离邻里间的人情脉络,反而会激化矛盾。     高阶者臻于“人机共生”的智慧。真正的行家里手,始终以辩证思维把握技术尺度,在AI赋能与人文关怀间找到精妙平衡,让AI的智能算法与人文的温度关怀共舞,在数据模型的精密框架里,悄悄藏进街巷里的烟火气、田埂上的泥土香。AI从来不是替代脚步的“代步车”,而是延伸视野的“千里镜”,帮我们看清发展的脉络,却替代不了田间地头的蹲点调研,取代不了与群众拉家常的暖心时刻。作为基层干部,既要读得懂农户账本上跳动的增收数字,更要听得见老街坊檐下乘凉时的家长里短;既算得清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更摸得透市井小民的柴米油盐。这般熔铸打磨,才能让“一村一品”带着晨露的清新破土而出,让“一社一策”沾着泥土的芬芳落地结果。     从亦步亦趋的技术追随者,到游刃有余的智能驾驭者,基层干部的AI运用进阶之路,本质上是对“为民服务”初心的不断叩问。唯有守住“脚底板下出真知”的朴素信念,方能在智能时代既享技术红利,又保治理温度,让AI真正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数字桥梁”。(陈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基层干部的AI运用三重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