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谈牧
在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几名小学生解下红领巾系在小英雄雕像颈间的画面,激起人们对红色传承的深深共鸣。
红领巾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国旗的一角,是用先烈鲜血染红的精神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仰的寄托。它时刻提醒着孩子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背后是无数先辈的拼搏与牺牲。这一刻,这些小学生与雕像所代表的小英雄——不同年代的同龄人,仿佛隔着时间的鸿沟遥遥相望:“你们未曾看见的未来,我们看见了;你们未曾享受的童年幸福,我们享受了。你们的奉献牺牲,我们从来不曾忘记。”
他们传递的不只是鲜红的红领巾,更是铭刻在心底的信仰。小学生们将红领巾系在雕像上的瞬间,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穿透历史尘埃、直抵心灵深处的生动证明:红色从未远去,英雄始终鲜活,只要我们用心浇灌,红色的种子就能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红领巾与英雄雕像的“对话”,是一次精神的接力,更是一份时代的嘱托。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始终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精神灯塔。从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者到守护红色遗址的讲解员,从讲述革命故事的老党员到践行初心使命的新时代奋斗者,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都是对红色基因的最好诠释,都在为青少年树立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
当孩子们站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触摸带着温度的文物,聆听饱含深情的故事,革命先烈的形象便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黑白文字,而成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偶像。这种“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的教育方式,能够让青少年在情感共鸣中理解“为什么出发”,在精神洗礼中明晰“该往何处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多元的方式、更鲜活的载体传承红色基因,引导一代又一代人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接续奋斗中开创未来,让红色血脉永不褪色、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