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中,神龙坪水库碧波微漾。岸边草木葱茏,浮岛绿植丰茂,曝气机卷起细碎水花——这座守护通城县饮水安全的“水缸”,如今已蜕变为生态地标。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咸宁市生态环境局通城县分局聚焦水库水生态突出问题,邀请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业诊断,以系统思维推进治理,通过科技赋能与生物协同,实现水华风险的有效防控,神龙坪水库水质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明显提升。
聚焦源头减排,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针对库区上游截污不彻底等问题,结合山区水库的地形特征,提出了“控源截污+库区治理”的系统性治理思路。在隽水河流域上游全面开展生活污水的有效收集,配套建设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削减上游生活源污染负荷,促进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同时,在隽水河主干及支流顺利建成总长5700米的生态护岸工程,有效增强了水土保持与面源污染的削减能力,为水源地安全构筑起坚实的生态防线。
科技赋能生态,水华风险精准防控
库区治理以水华防控为核心,实施生态修复和应急防控“双轮驱动”,全面提升水库水质保障能力。
一方面,依托生态浮岛、增殖放流等措施,持续优化水生态结构。在库区布设13000平方米生态浮岛,形成“水中绿岛”,通过密集根系吸收氮磷污染物,大幅削减藻类增殖风险;同步实施“以鱼净水、以蚌滤水”工程,累计投放鱼类9万余公斤、蚌类6千公斤,形成自然食物链抑制藻类异常生长,水体透明度有效提升,生态多样性显著增强。
另一方面,全面强化水库应急防控能力,聚焦水华风险精准防控。在取水口区域配备6套太阳能曝气增氧设备,持续运行改善溶解氧状况,从源头遏制藻类爆发。
水质稳中向好,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监测数据表明,神龙坪水库水质稳中向好,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指标全面优于国家饮用水源地标准,藻类水华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水库不仅保障了通城县居民“水龙头”的安全,还美化了隽水流域的生态景观,带动库区周边生态观光、有机农业等产业发展,更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清水常在、幸福常来”的生态红利。
神龙坪水库的治理成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科技与自然的融合,水华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一库清水不仅保障了民生,更绘就了美丽通城的生态画卷。(供稿:严倩倩、丁宏伟,摄影: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