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院长、自主神经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洪教授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宁亚飞、徐昌武、邱立强)8月2日,心血管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欧洲心脏杂志》,影响因子35.6)以“FASTTRACK - CLINICAL RESEARCH”形式,全文发表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教授、陈静教授牵头的HELP-PCI临床研究重磅成果。该研究在全球开创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新范式,彰显了中国学者在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国际引领力,还将推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标准流程的更新,有望为全球指南更新提供中国数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累计已超1100万人,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接近百万。STEMI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有效灌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急重症中心主任、胸痛科主任、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陈静教授
陈静介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但在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PCI的时间延迟过程中,心肌持续处于缺血状态,会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和心功能受损。如何在第一救治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是全球心血管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肝素作为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在STEMI患者pPCI围术期广泛应用。既往研究表明,早期使用肝素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但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为此,江洪、陈静牵头开展了HELP-PCI研究。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湖北省36家中心的999例发病12小时内接受pPCI的STEMI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FMC时静脉注射肝素钠(100 U/Kg),对照组患者则在心脏导管室通过导管鞘注射同等剂量肝素钠。
江洪教授(右一)、陈静教授(右二)在心脏介入治疗术中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在PCI前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3级血流率显著提高。这表明,在FMC时给予负荷剂量肝素预处理,可显著改善梗死相关动脉的自发再灌注。同时,两组患者在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证实了早期使用肝素的安全性。
江洪介绍,HELP-PCI研究开创的STEMI救治新范式,由陈静教授在TCT2024会议(全球三大心脏介入会议之一)的late-breaking clinical science主会场上汇报,引发国际学者高度关注。该研究成果将推动全球PCI治疗标准革新,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STEMI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推动这一策略向全国化、精准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