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
投资既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
今年上半年,湖北固定资产投资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增速同比增长6.5%,居经济大省第一、中部第一。
“第一”的背后,一场“静悄悄的产业革命”正在发生:从美的二期到亿纬锂能百亿追加,从8座长江大桥齐建到江汉平原“铁水公空”规划摆上议事日程,湖北用一连串“升级”的操作,把今天的投资变成明天的竞争力。
把投资投向“未来”,产业加速三线并进
翻开湖北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清单,产业项目占比首次过半,超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传统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异军突起,向产业链、供应链提出“新钢需”。武钢炼出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0.1毫米高强度、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亮出“武钢智造”新名片。
新兴产业壮大。8月1日,在荆州经开区湖北美的高端冰箱二期项目现场,伴随着桩基施工的轰鸣,一座聚焦COLMO高端冰箱、实现核心部件100%自制、并配备无人化“5级云物流体系”的全产业链智造园区正拔地而起。
全球稀散金属行业龙头湖北先导新材料,于今年6月28日举行“一期投产、二期封顶、三期开工、四期签约”系列仪式,以叠浪之势推进项目建设。“力争3年内将荆州基地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先导科技集团联席总裁侯振富表示。
未来赛道抢先。国家中部先进算力集群、长飞先进武汉基地,为AI、光通信预埋“算力底座”。
武钢有限硅钢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分厂内景。(武钢有限 供图)
一条“三线并进”的产业曲线正在湖北展开。这,正是今年新春第一会,湖北聚焦支点建设提出实施能级跨越战略,加快投资扩量提质带来的显著变化之一。
把投资投向“人”,项目建设与民生同频共振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也是获得感满满的民生工程。
目前,双柳长江大桥、观音寺长江大桥、燕矶长江大桥等8座长江大桥在建。
双柳长江大桥是连接武汉新洲与鄂州华容的“超级工程”,当前正以“一天一个样”的速度向通车目标冲刺。建成后,武汉新洲到鄂州华容通勤时间从90分钟缩到15分钟。
观音寺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荆州市江陵与公安两县之间的车程将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届时将串联松滋、公安和江陵三县市。
双柳长江大桥正加快建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除了跨江大桥外,高速公路建设也是投资主力军。上半年,全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576.7亿元,同比增长8.6%,武松高速武汉段、蕲太高速蕲春东段等2个项目60公里建成,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184公里。铁水公空齐发力,共同推动湖北上半年交通投资总额居全国第三。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区域往来更顺畅,百姓出行的选择更多。
不久前,江汉平原“铁水公空”一体化规划启动,11个地市、3200万人口将同步升级饮水、出行、物流三大系统。除了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还有老旧小区加梯、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等一批民生项目集中发力。
出门更方便了,喝水更安全了,产业发展了,就业机会多了,日子自然会越过越好。
把投资投向“信心”,让市场说话
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园区,邦普时代正在延伸产业链,占地500亩的邦普新项目雏形已现。
“1月签约、2月开工,预计12月底投产。”项目建设负责人王凤龙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拥有国内单体车间面积最大、设计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车间,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闭环。
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亿纬锂能正在持续加码布局湖北。自2024年以来,企业累计追加投资100亿元,总投入超400亿元,年产能突破169GWh,占企业总产能过半,助力荆门跻身全国锂电池产业三强。
邦普时代和亿纬锂能的裂变式发展,不仅是企业对湖北投资环境的认可,更是对湖北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今年,湖北精选229个项目向民间资本“招手”,在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领域梳理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让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在重大项目中挑大梁。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
今年7月17日,湖北更是将民营企业座谈会“搬”进企业,政府与企业实现了更加紧密的互动和沟通,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让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