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一次环保赔偿冲销万名市民日均低碳出行 湖北首个“生态补偿”支付个人碳减排案例在汉落地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实习生武维娜、兰钰玲)近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洪山区分局办结全省首例“生态补偿”支付个人碳普惠减排案件。污染企业通过“买碳”注销市民在武碳江湖小程序上登记的个人低碳生活减排量。

2025年4月30日,接到群众举报后,洪山分局执法人员对狮子山街某垃圾站现场突击检查,发现一辆垃圾压缩车车尾有垃圾异味的“土黄色液体”流到街面。经核实,某城市运营公司存在逃避监管排放垃圾废液的违法行为。5月7日,洪山分局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在依法查处这起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分局借鉴过去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生态损害替代性修复的相关案例,在迅速责成企业完成整改的同时,委托专家对排污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鉴定评估。

经双方充分磋商,达成创新性共识:由赔偿义务人认购价值不少于7993元的碳普惠减排量,并授权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托管。赔偿资金用于冲销武汉市民绿色生活在“武碳江湖”小程序积累的碳减排量。

8月1日,记者在武汉市中碳登大厦的电子屏上看到,这次生态补偿认购的100吨碳当量冲销了约万名市民日均低碳生活的减排量,包括地铁、骑行单车、新能源车充电等11个低碳生活场景,都可核销并返现。

2023年,武汉市推出“武碳江湖”碳普惠小程序,利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在湖北上线的机遇,逐步制定覆盖衣、食、住、行、用等个人生活领域的碳减排评价规范和场景。这个平台可将比较分散的市民个人低碳行为收集起来,精准测算碳减排量。2024年,碳普惠的触角深入更多居民日常出行与消费等生活领域。“武碳江湖”与腾讯乘车码、滴滴、支付宝、美团、转转等22个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联通。截至目前,平台个人用户从3万突破性增至180万。

伴随“碳代偿”新机制的启动,武汉市生态环境部门将企业生态赔偿责任转化为鼓励全民绿色生活的实际行动,让每个市民的日常选择都成为治理链条的一环,形成低碳减排的正向激励机制。让“谁排放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从理念变为实践,标志着生态治理从“末端惩罚”向“源头共治”的新探索。

“下一步,武汉市将继续完善以碳代偿机制,扩大‘生态补碳’覆盖面。”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生态修复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绿色事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一次环保赔偿冲销万名市民日均低碳出行 湖北首个“生态补偿”支付个人碳减排案例在汉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