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晓东 周立浩)7月25日上午,在工商银行襄阳闸口支行,两位七旬老人的咨询,引发了一场银行与警方的紧急联动,成功阻止了一起潜在的高额诈骗案件,为老人守住了辛苦积攒的养老钱。
当日上午9时许,两位老人来到工行襄阳闸口支行,平静地向工作人员咨询一项“特殊业务”:他们声称,近期将有一笔高达上亿元人民币的境外资金要转入其个人账户,作为“海外项目回款”,并出示了对方通过微信发来的所谓“国际资金监管证明”。
“上亿元?境外转入个人账户?”经验丰富的银行柜员立刻嗅到了异常。这严重违背了正常的外汇管理和金融常识——个人年度外汇额度有限,如此巨额资金不可能通过个人账户合法、轻易地转入。工作人员判断,这极可能是近期高发的“民族资产解冻”或“海外巨额遗产继承”类诈骗的典型话术。考虑到老年客户更容易成为此类骗局的目标,支行果断启动应急预案。
20分钟闪电响应,银警联动高效劝阻
时间就是金钱,更是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关键。上午9时15分,银行方面在稳住客户的同时,第一时间将关键信息和风险预警报送至襄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及分行相关部门。信息迅速流转,公安反诈系统高效运转。
仅仅20分钟后,上午9时35分,接到市反诈中心指令的庞公派出所民警已驾驶警车抵达闸口支行。银行工作人员与民警无缝对接,一场针对性的劝阻行动随即展开。
层层剖析,戳穿骗局谎言
面对两位起初将信将疑、甚至有些抵触的老人,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默契配合,从不同角度拆解骗局。
民警拿出手机,展示近期侦破的类似案例视频:“大爷大妈,您看看这个案例,骗子也是说有海外巨额遗产,结果老人被骗走了28万‘手续费’。真要有上亿资金,正规机构不找,为什么偏偏找咱们普通老百姓呢?这不合常理啊!”
银行理财经理则从专业金融角度解释:“根据国家外汇管理规定,个人每年结汇额度只有5万美元。上亿元资金想通过个人账户进来,根本不可能!对方让您接收,很可能是想利用您的账户进行非法洗钱活动。到时候钱没拿到,您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从执迷到醒悟,守护的胜利
起初,老人仍坚持己见,70多岁的王大爷(化名)反复强调:“对方给我看了盖着大使馆章的文件,怎么会是假的?”但工作人员和民警的耐心追问,逐新击中了要害:“对方是不是让您先交一笔‘公证费’或‘手续费’?是不是叮嘱您‘天机不可泄露’,别告诉家里人?”
在追问下,老人终于透露,对方确买已要求他们准备3万元“跨境转账手续费”,并强调要保密。此时,银行大厅内一位曾遭遇过电信诈骗的客户也主动分享亲身经历:“我上次也是差点被骗光养老钱,多亏了警察和银行及时拦住!”周围客户的现身说法,加上专业人士的反复剖析,如同醍醐灌顶,两位老人终于认清了骗局的真面目。
“哎呀!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死命拦着,我们这辈子的血汗钱可就全没了啊!”醒悟过来的老人紧紧握住工作人员和民警的手,声音哽咽,后怕不已。这场争分夺秒的守护战,不仅避免了可能高达数万元的经济损失,更使老人免于卷入非法金融活动的旋涡。
常态化反诈机制显成效
“这次成功的拦截并非偶然,是我们与公安机关长期建立的反诈联动机制和员工高度警惕性的体现。”工商银行襄阳分行相关负责人称,该行将“大额资金异常流动”、“老年客户可疑转账”等十多种高风险场景纳入日常监控和培训重点,要求员工必须掌握识别和应对技能。
来自襄城区反诈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银行前端精准识别+公安后端快速处置”的联动模式下,辖区银行机构已成功拦截电信网络诈骗47起,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超过800万元。银行柜台,正日益成为守护群众“钱袋子”的重要安全防线。
工商银行襄阳闸口支行内,反诈宣传海报时刻提醒着住来客户。这场与诈骗分子争分夺秒的赛跑,每天都在不同的角落上演。每一次成功的拦截,都是金融工作者与公安干警用专业、责任和温度,为百姓财产安全筑起的坚实屏障。此案也再次警示公众,尤其是老年人,面对“天上掉馅饼”的“巨额财富”诱惑,务必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