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AI生成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暑假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段充满欢乐与自由的时光,可以尽情地玩耍、探索世界。然而,如今的暑期,却常常被大量作业充斥,成为了孩子们的“负担期”。
除了背书默写、做练习册等常规作业外,各种以“课外素质拓展”为名的花式作业更是令学生和家长头疼。以阅读为例,学生不仅要看书,还要做手抄报。看一本薄薄的故事书,可能只需要一个小时,但做一张手抄报,就得在排版、构图和色彩搭配上下功夫,常常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学生要么随便应付,要么推给家长,有的家长没时间没精力,无奈花钱请“外援”。电商平台上“手抄报代画、代做”生意火爆,有的店铺销量高达20万单。
本意是为了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动手实践和外出见识,却在具体实践中逐渐变味。有的要求分步骤拍照打印并张贴作业本,有的要上传App 生成二维码,有的让家长剪辑视频,家长被迫成为“摄像”“导演”。阅读打卡、跳绳打卡、家务打卡……各种留痕打卡、重形式轻内容的作业,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不仅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给学生和家长增添了负担。
形式主义作业既让学生焦虑,也打乱了假期计划,占用休息时间。许多教师也不认可形式主义作业,但迫于上级部门布置或为迎合上级要求,又或是为了展示工作成果、参加评比竞赛、给校方争荣誉,不得不把任务布置下去。至于这类作业的质量如何,是学生亲力亲为还是他人代做,学校和老师一般都漠不关心,只是为了完成各自任务而已。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种种为完成形式主义作业做出的弄虚作假、消极应付等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中小学作业里的形式主义歪风,偏离了育人初衷,也不符合社会的共识和期待。早在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其中直指学校作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前不久,教育部就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进行部署,明确要求严控暑期作业总量,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治形式主义作业,既要约束上级部门为了政绩随意布置作业的权力,也要把学校重形式而不重效果的做法进行严格约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孩子度过一个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