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柳立健)“太感谢法院了,没想到这笔钱还能拿回来!”近日,吴某送来一面锦旗,握住汉阳法院执行法官的手感谢道。
2024年,吴某与某俱乐部公司教育培训合同纠纷经法院判决,俱乐部公司需退还吴某课程费8万余元。2025年,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依法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调查,发现其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
执行法官深入核查过程中,发现俱乐部公司仍在网络平台上售卖相关产品,但营利收入却转入高度关联公司的账户,涉嫌通过这种代收行为转移财产,逃避履行法律义务。
“若按照常规流程,申请人需通过异议追加程序或提起公司人格混同诉讼维权,不仅耗时耗力,权益兑现更是遥遥无期。”为最大限度缩短维权周期,执行法官决定深挖资金背后的实质流向。
通过连日对企业工商信息、网络资金流水进行细致核查,逐步查实某俱乐部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存在隐匿收入的核心证据,执行法官清晰还原了某俱乐部公司利用关联公司“代收”之名行财产转移之实的全貌。
掌握确凿证据后,执行法官迅速对涉案关联公司的账户采取冻结措施,并对某俱乐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送达拘留决定。原本消极躲避的某俱乐部公司法定代表人意识到规避执行已无可能,表示马上筹措资金。四天后,向吴某退还了8万元课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