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汪蕾、通讯员屈勇)7月28日,家住宜昌市西陵区的赵女士,进入手机小程序“宜健通”,点开“医学影像”图标,扫脸完成实名认证后,她在宜昌各大医院做的各项影像学检查,很快出现在屏幕上,她保存好其中的子宫B超检查二维码后,立即转发给外地一位医学专家。几分钟后,专家回复:“影像图像非常清晰,可以参考。”
2020年,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国率先启动“医学影像云”建设,截至今年7月,26家市直三级医院及各县级人民医院,近5年的40亿份影像文件,近2000万份影像检查信息及报告,云端集中存储,手机端随时调阅,调阅总量达215万次。患者拎着影像胶片东奔西走,从此成为历史。
一年前赵女士体检时,发现子宫长了个“肌瘤”,当时并未在意,但不久前复查时,医生说她的肿瘤又长大了,可能是恶性肿瘤。在上海工作的丈夫,赶紧帮她联系了一位全国知名专家,希望得到进一步确诊。专家提出要看原始B超影像,赵女士借助“影像云”系统,足不出户,就让17张原始高清影像图片“飞到”了专家的手机里。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医生远程调阅秭归县一名患者的影像报告
“以前在武汉看病时或者复查,拎着片子跑医院,片子太大不方便携带,想扔又不敢扔,现在这个服务太贴心了,省时省心。” 不久前,在武汉工作休假回宜的王女士,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了相关检查,等待打印黑胶片时,医院导医介绍了“影像云”的“全国漫游”功能,她非常高兴。
她说现在回到工作的地方看病,可以直接让医生微信扫码,就能在手机上共享查阅自己的云电子胶片和各项检查报告,而且全省实现了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了她的就诊时间和医疗成本。
一名乡镇患者在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医生手机扫码调阅他在当地拍的核磁共振影像报告
“‘影像云’打破了市县乡医疗机构之间影像检查信息壁垒,整合DR、CT、MRI等多类影像设备数据流。“宜昌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像王女士这样的每一位宜昌患者,只要在这27家医疗机构中的任何一家,进行X线、CT、磁共振等检查,原始无损格式的影像资料,就会直接上传到云终端储存,患者提供二维码后,可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随时随地调阅。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医生团队远程会诊
此外,为了让医疗专家将更多的精力,聚焦疑难杂症,“影像云”还引入5G远程医学影像,测绘及3D影像处理、人工智能等工具,不断优化完善图像识别、智能修复、自动化编辑扽功能,临床决策超级助手,也能提供智能辅助诊断,阅片时间缩短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