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汪琪
从空中俯瞰荆门高新区,一栋栋连片的橘黄色厂房,十分显眼。
它们就是亿纬锂能荆门基地(亿纬动力公司)的标志性建筑,总面积达4000多亩。
2012年,亿纬锂能荆门基地落户,打开了荆门锂电产业之门。
13年里,亿纬荆门基地快速裂变扩产,工厂从1个增至18个,产能从3GWh(吉瓦时,1吉瓦时等于100万度电)飙升至169GWh,公司年产值也突破400亿元,带动荆门锂电产业飞跃式发展。
亿纬厂区鸟瞰(掇刀融媒体中心供图)
12个厂区18个工厂
V圆柱电池单月产量突破1亿只
7月2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亿纬动力十八工厂,只见巨大的钢结构厂房里,一个个方形铁锂电池整齐排列,随着生产线不断运转前行,被送至下一个生产线。整个工厂展现出很高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十八工厂2023年建成投产,主要生产LF230和LF100两种型号的磷酸铁锂电池,分别广泛用于储能和商用车。
“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大项目开工、投产。”亿纬动力总裁周红艳介绍,2012年,亿纬锂能创始人刘金成回乡投建第一条电池生产线,标志着亿纬正式落户荆门高新区。2015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亿纬锂能抢抓动力电池行业风口,在荆门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全面布局动力储能电池领域。随后,亿纬动力公司先后实施多轮大规模投资。其中,2023年投产的六、七、八、九厂区,是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达166亿元,产能规模73GWh。
如今,亿纬锂能荆门基地厂房从几十亩扩到4000亩,产能从3GWh飙升至169GWh,员工数量从几百人增加到上万人,产值从1亿元增长至400亿元。
规模扩大的同时,产品也在不断创新。
2015年,公司推出圆柱三元电池、动力储能电池等产品;2021年,推出兼具安全性和经济性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及磷酸铁锂圆柱电池;2022年,推出大铁锂电池、锂金属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系列新产品。
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让公司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
今年3月起,亿纬锂能V圆柱电池单月产出突破1亿只,最大年产能规模超15亿只,发布并投产行业首个容量600Ah以上的MB56系列磷酸铁锂电池。同时,其储能及商用车电池出货量呈高增长态势,其中商用车电池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4.6%提升至目前的16.07%。
超级工厂国内单体最大
带动公司产值冲刺千亿元
7月21日,荆门高新区亿纬锂能超级储能工厂内,一台台智能机械臂转动不停,一块块电池在生产线上流转。
这是国内单体最大的储能电池工厂,占地700亩,一期于去年12月建成投产,年产能15GWh,年新增产值60亿元。
“这种新型电池每块重11.3千克,容量比现在市场上用得最多的锂电池大一倍。”在超级工厂内,亿纬锂能副总裁彭爱成指着一种新型储能电池说。
亿纬锂能超级工厂规划总投资108亿元,计划年产能60GWh,年产值达240亿元。工厂2023年8月开建,去年底一期投产,年产能超15GWh,年新增产值60亿元。工厂主要生产MB56大容量锂电储能电池,单体容量达628Ah(安时),可广泛用于大规模船舶动力、电力储能等领域。以电动船舶为例,使用MB56电池,航行里程可比普通电池提升约40%,电池寿命也比一般电池长。在电力储能领域,MB56电池可用于光伏、风电储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超级储能工厂二期今年1月开工,如今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工厂充分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效能提升和极致制造。”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通过集成化与数智化设计,超级工厂能够显著提升产能效率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建成虚拟化工厂,锂电池制造实现全过程透明化,生产流程得以精准控制。
去年,亿纬锂能荆门基地产值突破400亿元。超级工厂建成后,公司产能将达212GWh,公司年产值加速冲刺1000亿元。在亿纬的带动下,34家锂电配套头部企业扎根聚集,荆门这张“华中锂电之都”招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