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儿童出游高峰 儿科专家支招防基孔肯雅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高琛琛 徐梦莎 林紫

眼下,正值儿童暑期出游高峰季。面对局部地区流行的基孔肯雅热,出门在外的孩子和家长该如何防范和识别该疾病?7月25日,武汉儿童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给出防护提示。

“烧痛疹冷抽”六字诀识别“危险信号”

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7月24日,武汉疾控称,目前武汉市尚无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而且既往也未报告过该疾病。

“虽然目前它主要在广东地区流行,但蚊子可不搞‘地域歧视’,暑假是出游高峰期,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该中心负责人孙丹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亚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主要表现,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娃被叮一口,也许不止红肿、瘙痒这么简单,还可能附送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热、疟疾等“病毒套餐”。

疾病

传播蚊虫

关键“危险信号”症状

需要特别关注的点

基孔肯雅热

伊蚊

(花斑蚊)

突发高烧 + 严重关节痛(手脚小关节)

关节痛可能持续很久,影响活动

登革热

伊蚊

(花斑蚊)

高烧 + 剧烈头痛/眼痛/肌肉骨头痛

可能出现皮疹、“三红征”

疟疾

按蚊

周期性发冷、高热、大汗

寒战像“打摆子”,周期规律发作

乙脑

库蚊

高烧、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

可能影响大脑,儿童风险高

孙丹总结了一个口诀——“烧、痛、疹、冷、抽”(发烧、疼痛、皮疹、发冷、抽搐)一旦孩子被蚊虫叮咬后出现这些信号,别犹豫,赶紧就医。

穿衣择时阻蚊袭

那家长如何保护娇嫩的宝贝们?孙丹给出的第一招就是物理隔绝。

穿衣要显“素”:给娃穿上轻薄透气的浅色长袖衣裤。深色是蚊子的绝对攻击目标。

“堡垒”要牢固:婴儿推车、露营帐篷、婴儿床,统统罩上密实的蚊帐,且记得检查有没有破洞,蚊子可是“无孔不入”。

避开“敌占区”:清晨(日出前后1-2小时)和黄昏(日落前后2-3小时)是伊蚊的“疯狂轰炸时间”。尽量让娃待在室内。水边、草丛、树林,是蚊子的“快乐老家”,出游尽量绕行。

驱蚊剂使用有门道

其次是化学驱离。选购驱蚊产品时,认准有效成分: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Icaridin)、驱蚊酯(IR3535)、柠檬桉油等。

使用时注意浓度。2个月以下婴儿:物理防护是首选,不建议使用化学驱蚊剂。2个月- 2岁:建议使用浓度较低(一般在10%以下)的避蚊胺或派卡瑞丁、驱蚊酯等产品。避免使用含柠檬桉油(OLE/PMD)的产品(3岁以下禁用)。2岁- 12岁:避蚊胺浓度可适当提高(一般不超过30%),派卡瑞丁、驱蚊酯、柠檬桉油(OLE/PMD)也可选择。12岁以上则可按成人标准使用。

孙丹提醒,只有正确喷涂才是王道。驱蚊液需要喷在暴露的皮肤上才有效。使用时,家长应先喷在自己手心,再均匀涂抹在孩子脸、颈、手臂、小腿等裸露部位。避开眼、口、鼻、伤口和敏感区。如果为了增强防护,也可以喷在衣物外层尤其是袖口、裤脚等处。

驱蚊产品也有时效,应看清产品说明的有效防护时间,如4小时、6小时等,出汗多、玩水后需要及时补涂。

炎炎夏日,孩子出门如果需要防晒,那谁先谁后?孙丹建议,先防晒,后驱蚊,二者间隔15分钟以上。由于二者补涂频率不同,避免使用防晒驱蚊二合一产品,以免使用过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儿童出游高峰 儿科专家支招防基孔肯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