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博
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湖北的战略任务。为推进战略实施,省委确定今年为“干部素质提升年”,聚焦干部及其素质提升这个关键变量,体现出深远的战略考量。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着重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提升五个方面的素质,努力在支点建设新征程中淬炼成长、创造业绩。
正确把握组织与个人的关系
在双向奔赴中提升政治素质
组织由个体组成,个体依靠组织。“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此比喻深刻揭示了组织与个人、全局与局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要坚持组织在先、个人在后,把服从组织安排、执行组织决定、遵守组织纪律作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使思想和行动符合组织的要求。要感恩组织、忠于组织,牢记“我是组织的人”,决不凌驾于组织之上,无视组织和大局,误入个人主义歧途。政治素质是干部的首要素质。处理好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不断提升政治素质,要求我们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心中时刻有组织、有大局、有立场,牢记为谁而工作、为谁而奋斗。现实中存在的孤军深入单打一、眉毛胡子一把抓、脱离群众想当然的问题,本质上是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欠缺的表现,我们要力求既全局在胸,又心系群众,既悉心关照一棵棵小树,又时时看见一片片森林。
正确把握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在知行合一中提升思想素质
思维产生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实践决定思维并验证思维,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我们要持续用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研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用辩证、理性的思维指导实际工作,使思维水平科学反映、体现和切近不断变化的实际,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思维与实际的统一。要推动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把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搞对头,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增强掌握运用现代科学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当前期谋划变为部署,要坚定不移推进实施,实践中碰到困难阻碍,不能左顾右盼、畏首畏尾,甚至产生动摇停滞不前,要善于通过创造性实践进一步认识新本质、启发新思路、闯出新局面。当然,强调坚定不移不是不顾客观条件变化而固执己见,而是随时修正错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素质是干部的核心素质,它主要包括干部的思维方法、理论修养、文化知识、业务素养等。处理好思维与实践的关系,不断提升思想素质,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与思考、实践与历练,通过思前想后,交换比较,权衡利弊,洞察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紧盯工作重点,多谋实招、硬招、高招、妙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好为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正确把握所为与所畏的关系
在作风锤炼中提升道德素质
有所为,彰显的是本职、是担当;有所畏,体现的是自律、是政德。“为”与“畏”一体两面、密不可分。躬身有“为”,方能创造价值、推动发展。支点建设不会自发而至,只能自为而得,要“想为”“敢为”“善为”“会为”“必须为”,坚决抵制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慢作为。这其中要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分清“主与次、急与缓”等,做到统筹协调,分步推进。心中有“畏”,方能坚守底线,不忘本、不变质、不懈怠。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历史、敬畏法律,慎言、慎行、慎独、慎微,知止、知耻、知足,锤炼心系群众、廉洁奋斗的作风。要深刻领会“严管就是厚爱”,在自律的同时接受他律,形成抵制目无法纪、无所畏惧、肆意妄为的习惯和自觉。道德素质是干部的根本素质。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畏的关系,不断提升道德素质,要求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力求思路上的深度、工作上的深化、作风上的深入,同时勇于向“无为”和“无畏”宣战,守住做人从政、遵纪守法的道德底线,推动支点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正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在继承发展中提升创新素质
守正是本,创新是魂。守正与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事业发展继承性与变革性、原则性与创造性的和谐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守正,才能与时俱进;建立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能源远流长。没有守正,创新就没有方向和基础,没有创新,守正就缺乏动力和支撑。一切工作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我们谋划工作思路要立足现有基础,瞄准现实问题,分析客观条件,坚持世界眼光,借鉴成熟经验,体现创新智慧。原有工作思路和实践中符合实际和规律、仍能适应新形势的内容,要加以借鉴和吸纳,反之要加以改革和修正。创新素质是干部的关键素质。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不断提升创新素质,要求我们坚持两手抓、重视两手抓、善于两手抓,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守正创新协调并进。既不能机械地墨守成规、萧规曹随,也不能割裂历史、全盘否定,陷入“保守主义”或“盲目创新”的误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推动事业发展不断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正确把握加压与减压的关系
在身心调适中提升心理素质
面对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和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必然要承受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压力,任何人都有郁闷之时、郁闷之事。有的人面对压力知难而进、愈挫愈奋,有的人则畏难不前、萎靡不振,这要求我们处理好加压与减压的关系,把握好压力的适度与分寸,调控好心态和情绪,增强心理素质,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直面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一方面,要注重自我加压。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度的压力是激发潜能、提高效率的驱动,更是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没有压力与负担,不经历一些艰苦困境,很难磨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干部素质提升之对标争先行动,要求我们自加压力抬升发展标杆,我们要善于把压力当作内驱力、磨刀石,在知重负重、担责担难中精益求精、创造业绩,在一次次“跳起来摘桃子”的实践中加压奋进、淬炼成钢。如果把压力当绊脚石,遇到问题绕着走,思想懒惰、行为懒散,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都极其有害。另一方面,要学会适度减压。压力过大适得其反,负面心态和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关注和化解,会损害身心健康,消磨奋斗意志,贻误事业发展。要不断学习,增强本领,提高能力,摆正心态,发展健康兴趣爱好,力求在应对解决复杂问题矛盾时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心理素质是干部的基本素质。处理好加压与减压的关系,不断提升心理素质,要求我们根据自身实际灵活把握加压与减压的关系,增加压力以激发斗志、激活潜力,减轻压力以缓解紧张状态、积蓄力量,在保持身心健康、乐观自信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
面向加快建成支点的宏伟征程,我们要按照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的部署要求,驰而不息增强主动,只争朝夕提升素质,淬炼成长不负厚望,稳健从容地担起时代赋予的重责大任。
(作者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