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长阳:非遗正青春 土家少年接棒文化传承

6月14日是全国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1日,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广大青少年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台献艺,在土家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让非遗之花绽放馨香明媚。

在资丘民族文化馆的舞台上,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小学生们,正饶有兴致地弹唱新编南曲《渔家乐》。稚嫩的手指在三弦上轻轻拨动,悠扬的曲调如潺潺流水,沁人心脾。他们用青春的声音,诠释着非遗的新时尚,让古老的南曲焕发出新的活力。“非遗不是老古董,而是我们土家少年的新时尚。”资丘小学学生田涵微说。

与孩子们同台的,还有身怀绝技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以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为表演增添了醇厚的韵味。沉稳的嗓音与孩子们清脆的童声相互交织令人陶醉。省级南曲代表性传承人覃远新感慨道:“孩子们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

在资丘镇,非遗的传承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自授课,老、中、青三代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条坚韧的文化纽带。这条纽带,将土家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800多名文化志愿者接棒非遗传承的重任。南曲、土家撒叶儿嗬、九子鞭等非遗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下,实现了活态传承。经过19年的深耕培育,7000多名民族文化“小传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让非遗扎根童心,培养更多文化传承的‘火种’。”资丘小学教师田华容表示,非遗项目展示不是简单的表演,而是要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它、传承它。

与此同时,当地还积极推进非遗代表性项目特色基地建设,发挥非遗传习站点的作用。一批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应运而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开发了阶梯课程体系,新增‘非遗+科技’‘非遗+美育’跨学科融合课程,希望以青少年传承激活文化基因,以文明实践涵养精神家园,让非遗扎根,让文化长青。”资丘民族文化馆馆长刘光菊说。

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非遗正以青春的姿态,绽放着迷人的光彩。土家少年们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用他们的热情和智慧,书写着非遗传承的新篇章。(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田亚敏 黄文胜 雷丹 杜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长阳:非遗正青春 土家少年接棒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