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陈春保、通讯员龚俊、杜华、黎波)4月,金丝猴繁殖旺季,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新添了6只猴宝宝。正在这里做研究的郑永奇和应姗姗每天都要上山,观察猴群家庭的新变化,监测新生猴宝宝的一举一动。“我们要给每只猴宝宝取名字、建档案,为后来的研究者积累相关数据。”郑永奇说。
郑永奇和应姗姗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该校林业专业二年级研究生。按照该校与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联合培养协议,郑永奇和应姗姗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将在大龙潭基地完成专业课题实验和相关数据采集。对她们来说,“大龙潭就是一间巨大的野外实验室”。
金丝猴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神农架及其周边区域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端,也是川金丝猴湖北亚种(神农架金丝猴)唯一栖息地。为高质量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神农架先后组建了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神农架金丝猴保育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林草局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其中,大龙潭基地始建于2006年1月,是国内少有的集金丝猴保护科研、自然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金丝猴野外研究最大瓶颈就是难以连续、近距离且无干扰地观察记录金丝猴个体及社群细节。”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辉介绍,大龙潭基地经过多年尝试,突破了这一难题。目前,该基地周边山上稳定地生活着7个家庭100多只金丝猴,成为国内外金丝猴研究者首选科研基地。
为最大限度减少基地对金丝猴栖息地的影响,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在大龙潭建设了“光、储、充”一体微电网,全年光伏发电约3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9吨,将大龙潭基地打造成零碳科研基地。同时,对基地周边区域电力线路进行电缆入地改造,防止金丝猴野外触电。
为弥补基地科研资源的不足,神农架将大龙潭基地建成一个开放的科研平台。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大龙潭基地还与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先后设立45个开放课题,对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研究需求。”姚辉介绍,大龙潭基地成立20年来,已先后有100多位硕士和博士在这里完成专业课题研究。
合作共建,让大龙潭基地在金丝猴遗传多样性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基地与高校已联合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收录。其中,研究者首次认识了神农架金丝猴的社群结构特征,梳理清楚了它们的谱系,为科学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