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阅读提要
消费场景创新,不是为新而新,更不是把噱头当创新、把猎奇当创新。真正的消费场景创新,需要不断探索推出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用大象粪便做的甜品,你敢吃吗?近日,上海一家打着生态融合旗号的餐厅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据报道,这家餐厅环境模拟热带雨林,食材是大象粪便、竹虫、酸蚂蚁等稀奇东西,人均消费更是高达3888元。客人体验啃盆栽叶子,参观食材展示室、蔬菜温室等,可谓花样百出,但最核心的进餐环节却让消费者难以下咽。看过菜品的瘆人照片,以及餐厅的奇异视频之后,有网友直呼“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这家成立不久的小微企业,靠新奇的消费点走红,也因贩卖猎奇,哗众取宠而遭受非议。食品安全不是儿戏,不能突破法律与公德底线,不是打造别出心裁的场景,冠以新潮的噱头,就能蒙混过关的。
真正的消费场景创新,不是人为制造噱头,不是收割“智商税”。除了餐饮行业,其他行业也存在类似问题。有的网红景点号称“天空之城”,结果游客只看到一面硕大的反光镜,镜头之外的环境乱糟糟。有的酒店以机器人服务生为宣传点,其实仅有一台机器人提供送餐服务,并无多大新意。有的景点用棉花代替“雪景”,让游客大呼上当。这些做法看似花了心思,却并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反而有“被坑”的感觉。
消费场景创新,不是为新而新,更不是把噱头当创新、把猎奇当创新。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创新在消费领域被提到重要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这种创新是建立在消费需求之上,建立在对市场的深刻洞察上,是市场与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的消费场景创新,需要不断探索推出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近年来,各地、各行业积极打造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在菜市场、麦田里喝咖啡,在千年古刹里寻文创,在商场里逛公园,跨界消费让传统商业焕发新生,让年轻消费者在一个空间内实现多种消费需求。文化展览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沉浸式场景体验,升级了文化消费样态。有的实体商超通过转变“货架思维”,开启场景革命,以服务体验搭建情感纽带,出现“一家超市带火一座城”的现象级效应。这样的场景创新,既激活了市场,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分清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供给。消费场景创新的本质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度认知,用真诚的服务打动消费者,用优质的供给抬升市场标杆,用创新的理念重构商业模式,才能推动消费向“新”向“绿”,持续焕发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