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去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他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把最大优势变成发展胜势,把金字招牌变成发展王牌,这是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湖北作为贡献于我国“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
支点建设,关键在科技创新,科技强则湖北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做大做强综合实力,以一域之光为中部地区崛起大局添彩,首要就是打造策源先导的科创支点。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已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说。
能否通过培育高蛋白玉米,让玉米既当“能量包”,又做“蛋白罐”,实现“一物两用”?这几年,严建兵和团队一直在探索。通过和企业紧密合作,团队培育了多个蛋白含量超过10%的新品种,已经推广了1000多万亩。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一靠藏粮于地,二靠藏粮于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句话,严建兵带着团队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
“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激光产业已经迈入全球第一方阵!”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第一个走上通道发言,让全国人民再一次看到,光谷的光,闪耀着璀璨的中国力量。
“我们用不到10年的时间走过了国际巨头30多年的产业化历程,创造了行业领域70多项‘中国第一’,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主打产品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卖全球’,改写了全球激光产业的格局,也让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用得起高精尖的激光装备。”马新强自豪地说。
“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我们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马新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三赴光谷,为湖北科技创新事业勇攀高峰把脉定航。特别是在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的“面对面”中,他更加深入、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论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考察时强调
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作为芯片制造的关键性材料,长期被欧美和日韩企业牢牢掌控。十多年来,兴福电子坚持技术攻关,着力破解芯片国产化的关键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
“目前,兴福电子已经成功开发多种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共计60种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产能规模达到37.4万吨,位居国内第一。”全国人大代表、兴福电子董事长李少平表示。
“未来几年,将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持续开展前瞻性攻关,抢占行业技术高地。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持续为‘中国芯’关键材料提供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支撑。全面建成湖北电子化学品专区,引领全省电子化学品产业快速发展,为湖北省打造‘光芯屏端网’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提供不可或缺的材料支撑。”李少平说。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时强调
“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得益于纤维材料的快速创新,纺织产业展现出新的活力,不仅用于传统服装业,还广泛用于家居、建筑、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认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传统产业是推动经济快速腾飞的一股重要力量。
“例如,武汉纺织大学正在推进的纤维编织人造血管的临床转化,将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在航天领域,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未来的纺织产业,是一个时尚产业,也会是一个大健康产业。我们与武汉的医院正在联合开发能够监测心率、温度、皮肤状态的智能穿戴纺织品。”徐卫林介绍,近几年,湖北省纺织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10个营收即将突破5000亿元的产业之一。
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现在的发展环境非常好,所以我们民营企业应该坚定信心、心无旁骛,把所有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全力以赴为强国建设多尽一份力量。”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说。
湖北是科教大省,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湖北的产业结构丰富,特别是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领域优势明显。“这些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黄立认为,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等各方应该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法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科研机构可以发挥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企业则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在产业化方面的优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黄立介绍,比如高德红外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聚焦产业链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各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湖北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撬动中部崛起“发展高度”。在未来发展中,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转化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策划:查昭、吴康安
统筹:王会
编辑:肖梦吟 、杨威
设计: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