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蔡明仪
“很荣幸参加交流展演,这对我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激励着我在数字检察蓝海里继续‘抢拼干’。”
近日,全省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果应用优秀案例和优秀能手展演活动举行。获评全省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果应用十佳能手的郎昭华,现场展演“司法救助智能化 纾难解困暖民心”模型,赢得阵阵掌声。
今年38岁的郎昭华,现任黄石市检察院控告申诉部主任。从检15年来,郎昭华办理各类案件逾千件,无一错案。2021年,在办理一起重大跨境贩卖毒品案时,她和同事创新运用大数据关联证据链,打破“零口供”僵局,实现高质效办案。郎昭华从此与数字检察工作结缘。
2022年,上级检察机关关于数字检察建设的部署要求陆续出台。这一年,时任黄石市西塞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的郎昭华,分管数字检察工作。她和同事一道,研判司法救助的各类重点人群,归纳类案特征,提炼业务规则,设置68条大数据碰撞路径推送救助线索,构建起司法救助法律监督模型。
“从建模构思到数据碰撞形成第一批线索,仅用时6天,且不到半个月,就成案2件。”黄石市检察院检察长项金桥说,该司法救助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成效显著,很快引起最高检和省检察院的关注、肯定。
郎昭华也因此两赴最高检专题汇报。目前,该模型已在全省实现三级检察院应用全覆盖,并在全国推广。
面对海量数据资源,如何变“望洋兴叹”为“水到渠成”,需要韧劲也需要巧劲。郎昭华和同事在对内挖潜的同时,更借助外力,不断充实检察机关大数据模型建设的数据池资源,为持续推进数字检察工作,强化智能化项目建设夯实基底。
经郎昭华和同事不懈努力,西塞山区检察院共推出10多个法律监督模型,实现“四大检察”全覆盖。
“努力把总体沉睡着的各类数据召集起来并唤醒,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作为一名检察官,责无旁贷。”提及未来,郎昭华激情满怀。